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23日在海南三亞舉行。會后,瀾湄合作機制六國發表《三亞宣言》,描繪未來合作發展藍圖。通過這一宣言,關于為什么建立以及如何運轉瀾湄合作機制等問題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從《三亞宣言》中,能看到瀾湄合作機制的架構、綱領及目標,其中還包括與中國—東盟合作機制、‘一帶一路’等現有合作機制的結合。其內容更具有原則性和指導性。”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表示。
據專家解讀,《三亞宣言》首先從包括恐怖主義、自然災害、氣候變化、環境問題等方面的政治安全入手,提出瀾湄地區面臨的挑戰以及建立瀾湄合作機制的迫切性;再展開描述六國期望將瀾湄合作建成何種機制,提出瀾湄合作的合作模式和措施等。整體內容詳盡且具指導性。可以說,它是六國有效合作的綱領性文件,為瀾湄合作機制順利運行夯實了根基。
作為一個新興的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瀾湄合作相關國家已于去年11月在云南景洪舉行首次外長會議,并就瀾湄合作的目標、原則、重點領域、機制框架等進行概念性解讀。在此基礎上,《三亞宣言》對瀾湄合作機制各方面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原則性描述,且從領導人層面將瀾湄合作機制固化下來,進一步加緊合作的密切性。陳鳳英表示,這使得《三亞宣言》的內容更具剛性。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指出,《三亞宣言》給予瀾湄合作以明確定位,即“打造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并將瀾湄合作機制化。根據宣言內容,瀾湄合作將形成以“領導人引領、全方位覆蓋、各部門參與”為架構、以政府引導、多方參與、項目為本的運作常態機制。
而關于“如何運轉合作機制”則成為宣言中的重頭戲。宣言中,各方同意瀾湄合作的“3+5”合作框架。并在這一框架下,衍生出26項具體措施,為“如何做”指明方向。
所謂“3+5”合作框架,即政治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社會人文三大合作支柱,以及互聯互通、產能、跨境經濟、水資源和農業減貧合作五個優先領域。分析認為,瀾湄合作機制因“水”而生,合作領域卻不僅僅局限于“水”。這表明,隨著合作的深化,瀾湄合作涉及領域更加全面,也更接地氣,因此更有利于地區發展、穩定和繁榮。
不僅如此,在“五個優先領域”的選擇上,瀾湄合作相關國家也下足了功夫。陳鳳英舉例稱,從互聯互通方面來說,由于基礎設施建設在其他五個國家比較落后,以此為抓手,可以更好地帶動瀾湄國家合作。與此同時,建設基礎設施需要各種產品的配合,產能合作由此也十分重要。
為進一步推進產能合作,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23日還通過了《產能合作聯合聲明》。聲明指出,產能合作是促進瀾湄合作的重要方式,有助于優化地區產能分布,提升各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提高各國可持續發展能力。鼓勵成員國企業和金融機構根據市場需求,按照商業原則和國際慣例以雙贏為目的推進產能合作項目。同時,政府層面要加強政策溝通協調,為開展產能合作創造有利條件。
此外,宣言還對瀾湄合作機制與現有區域合作機制的關系予以明確。根據宣言,瀾湄合作應秉持開放包容精神,與東盟共同體建設優先領域和中國-東盟合作全面對接,與現有次區域機制相互補充、協調發展。對此,阮宗澤指出,瀾湄合作機制與現有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將進一步帶動東盟共同體的發展,以及中國與東盟關系的提升。
有評價稱,瀾湄合作雖為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但平臺卻很高,此次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的舉行正是印證。通過這次會議,瀾湄合作機制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加強,其運行進一步得到落實。在此基礎之上,瀾湄合作接下來將在多個層面上為地區和平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完)
?
?
相關鏈接:
【專家看博鰲】瀾湄領導人會議助推中國—東盟合作邁上新臺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