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清明時節雨紛紛。在這個飽含著濃濃思念的季節里,人們或懷念或祭拜逝去的親友。然而,多年來,有一個地方總讓人感到特別神秘和充滿挑戰。這里的工作人員幾乎每天都和死者打交道,運送、整理尸體,整容裝飾死者容貌,以及火化和收取骨灰等。他們常年工作在我們的視線之外,卻默默地堅守在這個寂寞及常年“心悸”的崗位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死者有尊嚴,讓生者有思念。他們,就是殯儀館的工作人員。近日,記者來到海口市殯儀館,探訪殯儀職業工作人員一些鮮為人知的“送別”故事。
20年來,只要有剛認識朱劍的人問到他在哪工作的時候,他都會很幽默的回答:“人生最后一站。”已經在這個崗位上“站”了5年的朱劍,用自己的人生去詮釋最后一站的五味雜陳。5年了,風里來雨里去,他在這個遺體火化車間里就這樣默默無聞地堅守著,“雖然有苦有累有過被別人取笑,但卻有許許多多的死者家屬因此感激,這樣就足夠讓我感到這份工作的意義、價值所在了。”朱劍靦腆地說。
42歲的遺體火化工人
3月31日早上7時30分許,朱劍如往常一樣戴起手套,步伐如一來到火化車間。雖然偌大的火化間他和工友昨晚已經打掃過,但“每天早上都要重新打掃一遍”。從火化爐的開關到地板,他打掃得仔細。他說:“干凈的環境不僅尊重死者家屬,也尊重逝者”。
個子很高大,一臉的憨厚。雖然年紀不大,但這位來自四川內江的遺體火化師傅已經在海口市殯儀館工作了20年時間。
1993年夏季,那時血氣方剛的朱劍一個勁兒來到海南,憑著吃苦耐勞的品性,他立即受聘在一家酒店工作。因為會開車,三年后的1996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應聘到海口市殯儀館,成為一名“拉尸工”。
朱劍說,那時年輕,力氣很大,感覺這工作“刺激”。雖是這樣想,但剛開始手接觸到尸體時,他“心里非常緊張,畢竟手里抬的是一具尸體啊”。但看到同事的“淡定”后,他也“假裝淡定”。雖然第一次工作沒有出差錯,可是當晚“老夢到自己抬尸體,并驚出一身冷汗”。
但是,第二天一早,他依然早早來到單位,等候任務。他說:“那天早上起床后,看到窗外暖暖的陽光,感覺非常踏實,心里想這也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只要戰勝自己心理上的恐懼,其實這也是一種服務社會的工種”。
從那時起,朱劍起早貪黑,搬運尸體、開車,雖然“又臟又累”,但他從來沒有喊過一聲苦或累。因為不久之后,他發現自己的工作“顯得非常有價值,生死只不過是眼開眼閉之間,人生圖什么嘛,主要就是活著能為社會、為別人做一點力所能及的的事情”。
或許是這種生命的價值,這些年來,他也有過很好的機會換工作,但最后還是選擇留在了這里。
在整個殯儀服務工作中,火化工作尤其重要,也“很臟很累”。因為這樣,這些年來,該車間的工人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有的來到這里干一天就再也不回頭。
5年前,因為海口市殯儀館火化車間需要人手,接到領導通知的朱劍二話不說立即報到上班。他說,“一個單位里面和一個家庭一樣,臟活累活需要有人去做”。因為此前他曾“耳濡目染”,所以經過兩天的學習操作,他就熟練了火化的規范操作。
沒有假期的崗位
5年來,幾乎每一天,朱劍早上7點半就要換好工作服到崗準備工作。登記、火化證明檢查等工作程序結束,并且舉行完遺體告別儀式后朱劍要對遺體進行編號,然后開始遺體火化工作。“尤其是家屬簽字火化,千萬不能馬虎。”朱劍說,簽字火化必須是逝者直系親屬才可以,避免造成很多沒必要的麻煩。
當天上午火化遺體相對不多,只有兩具,但哪怕是這樣,朱劍幾乎沒有停歇的時間。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三點,“工作時間基本上都是站立,趕上加班的時候,中午飯都沒時間吃。”而平常都要火化5具以上,繁忙的時候一天達到10多具,“那真是一刻都不能歇”。
下午2點,朱劍開始對火化間、火化爐的清理和對第二天工作的準備。清理工作聽起來沒什么,但實際操作起來也是個體力活,首先要將火化爐反復進行清理,以保證每一次進行火化時,爐內都是干凈清潔的,這個程序就要花費2個多小時,對火化間的清理進行完畢后還要對遺體號進行重新擺置。
哪怕是冬天這里也熱氣騰騰
上午9時8分,朱劍開始對當天的第二具尸體火化。遺體傳輸到火化爐里,爐門關閉,朱劍按了一下火化爐右側的“點火”開關,爐內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
朱劍介紹,開火后爐內的設備會自動向尸體噴灑柴油,此時火化爐內溫度一般在1600℃,幾個火化爐同時作業的話,整個火化間溫度就會提高。而且為了尸體可以完全焚化,火化師要打開爐門五六次,進行翻動。每一次打開爐門,那鋪面而來的熱浪都讓人渾身難受。
雖然室外氣候微冷,但此時的火化間里卻熱氣騰騰,此時的朱劍額頭還冒出汗水。他說,天氣溫和的時候還好,但海南長夏短冬,天氣常年屬于溫熱狀態,每年5月開始到10月,就是他們最辛苦的季節,因為“車間里面溫度很高,而且不能放設空調,只能滿身大汗工作”。
此外,由于一些逝者親屬用毛毯、棉被包裹遺體,導致焚燒后冒出大量濃煙,由于氣壓低的原因,濃煙很難排出去,嚴重的時候都睜不開眼。
雖然設備是自動化控制,但火化期間卻不能放松,“如觀察火候是否合適,有的尸體胖有的瘦,所以要求的火候也不一樣,這個不僅憑經驗,也需要主要觀察”。
在火化間內,采訪中記者體會到車間環境的惡劣,轟隆轟隆的機器聲音,熱辣辣的煙氣,站立不到兩分鐘已經熱得渾身出汗。令人煩躁的是,一旁還有死者家屬悲傷痛哭。
然而,對于這些,朱劍感覺已經習以為常,“工作環境就是這樣,改變不了,只能適應”。
“臟活累活需要有人去做”
上午9時45分,第一具尸體已被火化完畢。朱劍再按火化爐開關,輸送帶便自動把燒的骸骨和骨灰輸送出爐外。此時,朱劍和同事拿著鐵棍,從爐里小心翼翼地把骨灰扒出來,又上下左右檢查了幾遍,確認爐里的骨灰扒得干凈。
經過冷卻后,朱劍開始裝骨灰,徒手撿出頭、手、腳不同部位的骸骨,裝盒時,他小心翼翼,把腳部的骸骨放在最下部,然后是手部,頭部的放在最上面。朱劍說: “這樣的擺放法,是按照當地的風俗來,才能讓死者走好。我們用手撿,不用夾子不戴手套,也是對死者的敬重。死亡是一件平等的事情,不論他生前是達官貴人、平民百姓還是罪犯。”
朱劍認為,作為一名火化師傅,能讓逝者安詳地離開,從容地走向下一段旅程,是他們最大的心愿。
或許是這樣,這些年來,每當有剛認識的朋友問及他的工作崗位時,朱劍都爽朗地介紹,“自己在人生最后一站站崗”。他認為,一道火門隔開了兩個世界,維系的就是人性和情愛。
所以,哪怕多苦多累多“晦氣”,朱劍從沒有想過放棄這份工作,“不僅是為了生活,因為這個社會臟活累活也需要有人去做,要做就要做好”。
采訪后記:海口市殯儀服務公司“一站式”便民服務
采訪結束后,海口市殯儀服務公司經理秦齊稱,多年來,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默默無聞地服務著社會,他們在“特殊的工作崗位上”無怨無悔,勇于奉獻。
而自海口市開展“雙創”活動以來,該公司堅持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使“臟亂差”現象得到遏制和改善,館區內面貌更是煥然一新。同時,建立并完善崗位責任制、監督檢查、考核評價、責任追究等相關規章制度。全面落實殯葬服務項目、收費標準、服務監督等“六公開”制度,規范服務流程。實行標準化管理,嚴格執行咨詢接待、接運消毒、悼念告別、遺體火化、骨灰存放等環節的服務標準。加快殯葬服務信息化建設,提高服務效能。
另外,該公司積極開展上門服務、“一站式”服務和個性化服務等便民利民服務。根據喪葬差異,提升服務理念,拓展服務項目,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注重服務效果,提高服務效率,更好地滿足群眾多層次、個性化喪葬需求。
據了解,公司的這些舉措得到了社會的一致好評與認可, 2015年9月—2016年2月,火化量為986具,同期增長約10%。
秦齊說,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市民對文明殯葬的進一步了解和參與,今后將對殯儀工作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市民支持文明殯葬,更加支持和理解黃坤、朱劍等殯儀服務者的工作,共同為海口“雙創”出力。
?
?
相關鏈接:
遺體火化到一半停電 8具遺體在爐內放2個小時
蛙泳新星慶文怡遺體火化 ?孫楊直言健康更重要
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遺體火化
廣東省委政法委原書記梁國聚遺體火化 習近平等表哀悼
劉復之遺體火化 習近平等到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
印度輪奸案受害人遺體火化 6名嫌犯或面臨死刑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