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頭牛
早春時節,記者走訪重慶。沿著長江,穿行在延綿起伏的群山之間,只見32萬畝郁郁蔥蔥的柑橘林中,紅彤彤的橘子掛滿枝丫。在這個全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不僅能夠看到“一江碧水、兩岸橘香”的美景,還能看到當地群眾生態環境建設觀念上的深刻改變。面臨著改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和帶動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兩難困境的重慶,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4月5日《經濟日報》)
“生態富民”,是保持了水土避免了流失,實現了生態保護;又帶動了農民收入,推動了經濟發展;還增加了人民的獲得感,提升了社會效益。“生態富民”是一舉多得的創舉,對此,我們要問,重慶的“生態富民”中,包含了多少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
“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講話,目的在于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就忠縣任家鎮老鸛村而言,土層薄巖層硬,保水能力差,抗旱性弱,因此,保護生態環境必修置于重要位置,不能為了經濟發展而忽視生態文明建設,重慶做到了。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重慶東北的生態就是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資源,只要做好生態保護和治理開發,就可以達到既讓人民盡享山清水秀、河暢湖美的美好生態環境,又能取得豐厚的經濟效益。而重慶的“生態富民”,就做到了。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就重慶的“生態富民”來說,不只是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在山青水綠百姓富后,為確保綠得持久、富得長遠,重慶因地制宜,深耕附加值、拉長產業鏈,宜林則林、宜游則游、宜加工則加工。種植萬畝柑橘林、打好鄉村旅游這張牌、讓家庭旅館、飯店、農家樂也遍地開花,實現產業鏈的縱向延伸——農產品加工……進而實現社會效益的有力提升。
一言以蔽之,重慶“生態富民”走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之路,是重慶強力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最佳見證,是對中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基本要求的嚴格落實,向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進發,是“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的真實體現。為重慶的“生態富民”點贊。
?
?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河北篇】一體化報關 2.3萬家冀企受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