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13日消息(見習記者高翔)我市“雙創”工作已經開展了8個多月,從主要干道到小街巷,城市環境衛生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一些地方翻天覆地的改變令群眾拍手叫好。然而,“雙創”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環境問題沒有被徹底解決,還有不少隱藏的衛生死角被人們忽略,在前期取得不錯效果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抓好細節,才能不斷推進“雙創”工作。
城市整體環境大改觀
干凈的街道、整齊的垃圾桶、美觀豐富的宣傳欄,路邊辛苦付出的環衛工人、城管隊員、“紅袖章”、“紅背心”志愿者,8個多月來,這些場景已經被海口市民所熟悉。“雙創”模式,成為了海口城市發展的新常態。
“看店之余隨手打掃一下門前的衛生,我們都養成習慣了。”學院路一家小食店的店員于保志指著門口放著的掃把和簸箕說,“現在搞‘雙創’,我們都簽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各自負責自己店面門口的衛生。其實也不用花多大力氣,大家都動手的話效果還是不錯的,你看這條街,比以前干凈多了。”
于保志提到的“門前三包”責任制在“雙創”工作開展之初就開始推行,不僅僅是商鋪,住宅小區、建筑工地、機關單位也都有涉及。去年年底的統計資料顯示,海口全市“雙創”區域的社區網格覆蓋范圍內的41624家店鋪、小區、工地、各單位等“門前三包”責任主體單位(業主),都簽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簽訂率達100%。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海口市投入4億元財政資金改造,讓背街小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忠介路、繡衣坊、勛亭路等路段已經華麗變身,讓很多人驚呼“認不出來”。鳳翔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孫慧貞說:“小街小巷的整修工作涉及很多問題,地下管道、沿街建筑、排水地形,這些都需要充分的調查和考量,我們街道辦最了解情況,也最容易跟社區居民溝通,所以在這項工作中我們負起了責任。‘雙創’給海口城市品質的提升帶來了契機,路既然動工修了,咱就一次修好,不要因為一點困難就不去辦或者降低工程質量。”
2015年,鳳翔街道基本完成了76條小街小巷的改造工作,計劃在2016年完成剩下的236條。每條道路的完工都凝聚了街道和社區干部的汗水和付出,也換來了沿街群眾的笑容和稱贊。
“臟亂差”藏身居民樓道
在大環境整治方面取得的成績令人肯定,也讓干部群眾備受鼓舞。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細節方面仍有需要加強和改進的地方。
居民小區環境衛生的改觀離不開物業保潔的努力和居民衛生意識的提高,幾乎在所有的小區,都可以看到張貼、懸掛的“雙創”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標語。然而,樓道堆放雜物、設置鞋架、停放電動車、自行車的現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11日和12日,記者連續兩天走訪了我市多個住宅小區,樓道內均有不同程度亂堆、亂放、亂停的現象。比較常見的是門口的鞋架,有的鞋架體積很大,占用了大半通道,還有的住戶將鞋子胡亂地丟在門口和鞋架周圍,很不美觀;廢舊紙箱、家具擺在樓道內的現象也較為突出;不少住戶習慣把自行車、嬰兒車放在樓道里,還有住戶將電動車停放在樓道內,從家里扯出插板給電動車充電,更有甚者使用公共照明用電充電。
榆海雅苑小區物業工作人員介紹,物業沒有權力強制住戶將自家東西收回,也沒有權力去清理,最多只能通過張貼通知進行呼吁,而住戶往往對物業張貼的告示不夠重視,真正行動起來的沒有幾家,有的清理了,一看別家沒清理,幾天之后又擺出來了。
在天龍灣小區,記者也得到了同樣的回答,“不是不管、管了不聽”、“群眾習慣不好改變”、“管制力度不夠”,成為困擾物業管理的主要癥結。而街道和社區方面也表示,只能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和責令物業的方式促使這個問題解決,目前尚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綠化遭破壞黃土裸露
3月初,幾輛挖土機在鳳翔橋附近忙碌著,這是鳳翔街道開展的美舍河沿岸衛生環境整治活動。推土機將沒有硬化的地面上的雜草及作物清除,并將地面重新平整。這種利用大型機械開展衛生整治活動,在該區域已經開展了多次。
4月12日,記者來到美舍河的鳳翔橋段,在河岸邊,雖然地面很干凈,很難找到垃圾,但綠化不到位,黃土裸露,道路規劃不到位。洗馬橋社區支部書記馮達虎說,沿岸區域前期規劃時基礎設施不完善,綠化缺乏維護,綠化植物不足,黃土裸露的區域比較多,也讓周圍的居民經常來這里種菜。
馮達虎說,路面黃土裸露、綠化帶種菜肯定是不符合“雙創”要求的,街道和社區花了很大力氣,經常開展整治活動,而后續的綠化種植跟不上,隔一段時間市民看到這些裸露的土地,又種上了菜,裸露的黃土也讓街道和社區在近期的評比中丟了分。在馮達虎看來,這里環境問題的根本解決還是需要重新規劃,在進行高效整治的同時也要注重如何長效保持,街道社區人力、物力有限,期望能夠得到綠化和其他相關部門的配合,對裸露的黃土治標更治本。
垃圾桶有蓋卻不加蓋
在我市開展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垃圾入桶并加蓋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四害”控制手段,為此,各片區、社區也都有計劃地更換了新型的有蓋垃圾桶,將過去的無蓋桶逐步淘汰。然而,有蓋子卻不蓋的新問題又浮現出來。
記者在城西路走訪發現,每隔一段路,就可見到環衛部門設置的綠色塑料有蓋垃圾桶,但有近一半垃圾桶的蓋子是敞著的,有的市民丟完垃圾也不習慣再將蓋子蓋上。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大家對不加蓋也各有理由:“蓋子臟啊,不想碰”、“開蓋子很費力,我家小孩個頭矮一點,都掀不開”、“還要繞到垃圾桶后面才能蓋回去,很費力”、“蓋蓋子太麻煩了,我蓋上了后面來倒垃圾的人還要再打開”……“臟”、“費力”、“麻煩”,成為了市民垃圾入桶加蓋習慣養成的絆腳石,也讓垃圾桶的蓋子不能完全發揮作用,難以杜絕垃圾暴露的現象。
海口京環公司總經理張興海介紹,在工作中,他們注意到了市民嫌臟、嫌麻煩不加蓋的現象,因此決定改用北京環衛集團公司生產的腳踏式垃圾桶,方便市民丟垃圾不臟手。目前,已經一次性配置了2700多個腳踏式垃圾桶設置在瓊山轄區的部分道路,可以有效避免人們用手掀開蓋子才能扔垃圾的麻煩。
記者隨后來到瓊山區,在走訪中發現,凡是這種腳踏式垃圾桶,一般都是蓋住的狀態,很好地防止了垃圾暴露。
夜幕作掩護噪聲擾民
噪聲環境也是城市環境的一部分,尤其是工地違規超時施工,會影響附近市民的休息。在我市“雙創”工作的要求中,建筑工地按照《建筑工地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以及《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要求執行噪聲排放標準,晝間(6點至22點時段)70dB(A),夜間(22點至6點時段)55dB(A)。而部分工地、酒吧噪聲擾民的現象仍屢禁不止。
據12345市政府服務熱線每周紅黑榜統計,關于噪聲擾民的投訴屢上黑榜,是困擾海口市民的重點問題之一。
記者從瓊山區城管局了解到,對于市民的噪聲投訴,城管隊員會盡快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并制止,對涉事工地或單位進行處罰,即使是在晚上,區城管局設置的特勤大隊應急中隊也會及時出動處理。據介紹,目前城管方面接到的此類投訴,以一些新開工的工地居多,“雙創”工作推進8個多月,不少工地的自覺性有所增強,但夜間施工擾民的現象還是沒有完全杜絕。
有停車位依然亂停車
占道停車一直是交通環境整治的重點之一,雖然近期我市新規劃了多個停車場,并在不少路段的路邊劃定了停車區域,使車輛亂停的狀況有些好轉,但還是有個別路段存在亂停亂放的現象。
瓊山區板橋路的車輛亂停現象在本月初被交警部門依法查處,目前該路段情況較好。一些商戶表示,雖然路口處有個停車場,金花市場附近也有規劃的咪表停車位,但有的車主會覺得吃個飯還要交停車費不劃算,干脆就在板橋路上亂停。
在城西橫路,雖然豎有禁停以及“視頻監控”的標示,但路邊還是有多輛汽車長時間停靠,占據了非機動車道,人行道上也存在違停的情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衛浴店老板告訴記者,這些車輛有的是顧客的,有的是商家自己的,人在店里看店,自己的車放在外面,如果有交警來貼罰單,就趕緊出來開走,繞一圈等交警走了再回來。當記者問這樣停車是否阻礙交通時,該老板也承認沿路停車讓道路變窄,車流量大時確實有礙交通,但他也無奈地表示,這附近沒有規劃方便的停車場,自己開車來店里做生意,有時要接送客戶、運送貨品,車停遠了非常麻煩,顧客前來選購商品,店家更不可能阻止顧客停車。
?
?
?
相關鏈接:
以有志必成的信念再戰“雙創”?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