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4月17日消息(見習記者張甜 特約記者陳安宇)城中村,一個兼有城市和農村元素的特殊地帶。如何真正實現城中村的轉變,管好這片“租客”的“大本營”,龍華區濱濂社區示范點找準城中村“病根”進行整治,形成縱向一級管一級,橫向一戶比一戶的良好格局。
個性化建設,在都市中守候寧靜
“這是我們6層的辦公大樓,辦公樓對面有一個文化廣場和一個休閑廣場。”濱濂北社區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吳和忠向記者介紹濱濂社區的布局。2007年8月份之前,這片本地人口4000人的區域叫濱濂村,之后,這里由村莊變為居委會,村民們也變成了城市居民。
“雖然身份變了,但是凝聚力沒有變。”?吳和忠說,前幾天,在居民們的配合下,濱濂北社區就打了一場漂亮仗。“我們從3月25日一直做到4月10日,清理出垃圾50多車。”他介紹,在這場持續半個月的地毯式衛生清掃工作中,社區干部、網格員和黨員成為清掃隊的主力,社區居民也積極參與其中,人數最多的時候有100多人。清掃過后,不僅背街小巷變干凈了,居民家家戶戶的庭院也煥然一新。
“我們以‘同心’為主題的升級改造建設已經啟動。100平米以上的空地要建成同心廣場,環境面貌好的庭院要打造成同心庭院,商業街也要統一進行鄉村風格的立面改造。”?吳和忠描述著這個城市鄉村的美好。
個性化施策,在評比中解難題
“本地人口4000人,外來租客近60000人,外來人口管理是一大難題。”海墾街道工委書記王才華說,出租屋里住的是誰,要住多久,社區和街道都很難掌握,“高空拋物、縫隙垃圾,這些頑疾因難以落實到個人,所以一度讓人頭疼,根據社區實際,最終我們確定了管理工作要從房東做起的工作思路。”
柯維宏,濱濂北社區的網格員。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房東微信群的群主。“在我負責的區域內,共有160多棟樓,每棟樓有一個房東,房東都要加入微信群。”在巡邏過程中,柯維宏發現,房東陳亞才的樓棟上張貼著小廣告,他馬上拍下來發到微信群里。“房東看到了微信后,問題就會很快得到解決,如果一天之內沒解決,我就會上門找他,敦促解決。”?柯維宏說。
“現在,我們正在出臺一項新舉措,那就是建立樓棟長評比制度。”?王才華介紹,濱濂社區在房東微信群的基礎上,進一步開拓思路,強化房東的主體責任,使房東成為樓棟長,并進行樓與樓之間的評比。
據悉,濱濂社區共有1600多棟出租樓,劃分為7個網格進行管理。除了網格員巡邏管理之外,由1名黨員、1名居民代表、1名監督委員會成員和2名社區干部組成的衛生監督評比小組對所有樓棟每周進行評比。每棟樓還要掛上了衛生公布牌,樓棟長照片、電話、門牌號都進行了公示。“連續三周優秀的樓棟將得到獎勵,不達標的樓棟將監督其整改,拒不整改的將被列入‘黑名單’,暫停其出租經營。”?王才華說。
?
?
?
相關鏈接:
龍華區食藥監局連續檢查 海口“文萊咖啡”停業積極整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