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文明城市創建暨海南文明大行動工作推進會側記
記者張甜
十字路口,熙熙攘攘,勸導員在車流中指揮交通;老街上,古樸寧靜,大學生在游客間介紹海口風景……他們都是文明志愿者?是,也不是,每一位市民都要踐行文明。
這里是汽車西站的暖心小站、這里是免費為環衛工人送茶水的三棵樹定安農家雞飯店……這些都是海口的文明示范窗口?是,也不是,這座城處處都在播撒文明。
4月29日,全省文明城市創建暨海南文明大行動工作推進會在海口舉行。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省文明委主任許俊,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孫新陽,以及省相關單位和各市縣的負責同志行走在海口的街區小巷,感受“雙創”給海口帶來的變化,沐浴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
看?細微之處見文明
丹青著色,藤黃暈染,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系的候鳥老人張雅君在美蘭區新安社區書畫苑里畫著國畫,退休來到海口后,社區居委會成為了她的“工作”場所。“很多人想學國畫,我也很愿意教大家,退休之后還能有份喜愛的‘工作’,真是特別開心。”張雅君向來這里參觀的與會代表們表達著自己的滿足感。“好!感謝您張老師,謝謝您把國畫技藝傳授給大家。”許俊向張雅君豎起大拇指的同時,也肯定了新安社區服務站開展各種便民活動的做法,“這就是一種互助的精神,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也都是受益者,這個服務站就是一個愛心傳播的中轉站。”
社區就是一個大家庭,管理者用心,居民就能夠暖心。
“來,轉動一下轉盤,抽一個問題。”在瓊山區博桂志愿服務文化街區,志愿者莫海霞、蘭子玲在招呼著居民們參與有獎問答。“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李叔叔流利答出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他得到了一份禮品作為獎勵。“活動組織得很用心,從一點一滴體現出了政府的‘創文’態度,值得我們學習。”與會代表,定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孫澤文說。
35天主體完工,60天建成開園——雙創廣場的建設刷新著海口速度。
在書寫著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紅燈籠下,一幅幅海口題材的攝影書畫作品呈現在回廊里。“太美了!”與會代表通過攝影家的視角感受著海口的美麗。在參觀過程中,大家在一副名為“管住臟亂差,留下真善美”的繪畫作品前駐足,這幅畫的作者是位叫蔡洋明的小朋友。解說員此時介紹,在雙創廣場所在的龍華區,開展了“大手拉小手”創建文明家庭活動,5萬名中小學生把文明從課堂帶回到自己的家庭。
贊?全民參與創文明
關愛進社區,點亮微心愿。在博桂志愿服務文化街區揭牌現場,傳遞著關愛與溫暖。愛心墻上一些市民的心愿陸續被認領。“我是一位低保戶,需要一些生活用品”,孫新陽在這個心愿卡片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認領了心愿。
心愿在這里實現,志愿在這里傳遞。
目前,全市注冊志愿者超過25萬,8000余支志愿者隊伍,100余個志愿者服務站在為市民游客提供著方便,志愿者馬甲和帽子上的紅和藍匯聚成了這個城市里最溫暖的色彩。當天,海口市首屆最美志愿者評選活動在現場啟動,“最美”的他們將收獲到“最美”的榮譽。
“這個街道太有文化氣息了,不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隨處可見,還處處體現著中國的傳統元素,我們洋浦也要建設一條這樣的街。”與會代表,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文明辦負責人王軍這樣稱贊龍舌路。
代表們參觀的龍舌路其實是一條改建的街道。改建后,不僅街道的外在形象得以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質也在悄然轉變。“以前我們都是在路邊擺攤,現在都有了自己的店鋪”、“這里變得這么漂亮,我們也要維護好環境衛生”……街道的居民們在成為“雙創”受益者的同時,也成為了文明的踐行者。
“雙創”戰役是全民之戰,2萬多名黨員干部身先士卒,利用休息時間夜巡海口、整治環境;129名道德模范、345名“海口好人”從平凡的人群中走出,傳遞著海口正能量……
“力度大、措施實、干勁足、效果好,群眾最受益,這是海口全市上下同心奮進的結果。”許俊在講話中肯定的正是海口的“雙創”精神。
風勁帆滿正當時,海口“雙創”在收獲贊揚的同時更在奮勇前進。
?
相關鏈接:
海口晚報社“記者巡街”全媒體小組系列報道:“雙創”下的海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