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賽前調試
這張照片中前排的三人,從左起分別是象棋旋風的開發者陳朝營、天啟象棋開發者郭博君、象棋名手開發者蔣志敏。“楚河漢界杯”亞洲象棋人工智能對決邀請賽5月10日上午進入第一階段淘汰賽首輪的比賽,對陣是象棋旋風VS象棋天機。這也是當今象軟第二、第三排名間的超級對抗。
“楚河漢界杯”亞洲象棋人工智能對決邀請賽共有6支軟件參賽,分別是象棋名手、象棋旋風、象棋天機、小蟲象棋、象棋天啟、UFX。其中,象棋天機、小蟲象棋、UFX開發者沒有到賽場,5月9日晚陳朝營、郭博君、蔣志敏徹夜設置機器。
今年3月圍棋世界冠軍李世和谷歌AlphaGo的“人機大戰”,李世石1比4敗北,這也意味著人類傳統博弈游戲項目的最后一座堡壘被人工智能攻破。如果說剛剛被機器征服的圍棋界尚不知其痛,在圍棋智能時代的門檻上依然保持往日的光景和慣性,那么象棋界是置身后智能時代已有十年的時間了。
雖然IBM的“深藍”早在1997年擊敗卡斯帕羅夫,但中國象棋的“標志性事件”是發生在2006年,即“浪潮杯象棋人機大戰終極對決”。當時象棋旋風、象棋名手等象棋軟件借助超級電腦“浪潮天梭”擊敗了五位象棋大師。2006年以后象軟的實力隨著硬件計算能力的幾何級增長突飛猛進,象棋名手的開發者蔣志敏說:“現在象軟裝在筆記本電腦,就可以擊敗所有的特級大師。”
這是主辦方統一配置的24核專用比賽電腦,4*8GB內存,240G+3000G硬盤。“楚河漢界杯”使用兩組主機,各裝進六支比賽軟件。天啟象棋向主機拷貝文件大到了1.3T,但天啟的開發者郭博君笑著說:“這還大?全部數據快30T了。”記者問為什么沒有全帶來?郭博君說:“一箱子硬盤,太不方便”(也裝不進比賽主機)。
郭博君說,象棋軟件的算法相對已經完美,只需跟進硬件的進步就可以。而象軟出現分化了象棋的下法,如純機(純機器)、人機(人機結合)、純人等。在弈天象棋網站,純人再也上不去“華山”了。
蔣志敏開發的“象棋名手”是當今排名第一的象棋軟件,也是很成功的商用化軟件,他說:很多大師都是他的客戶,而且客戶們對他的軟件都非常滿意。
關于象軟軟件的基本算法,蔣志敏說還是“Alpha-Beta搜索算法”。蔣志敏說,象棋軟件不使用“蒙特卡洛算法”,因為概率統計搜索在圍棋上否定掉的只有1%的勝算,象棋是會精確地一層層算下去。今年3月戰勝李世石的AlphaGo有兩層網絡,即策略網和估值網,而估值和策略是象棋軟件精準剪枝的必由之路。而象軟暫時也不需要“神經網絡”、“深度學習”這種時髦算法的革命,因為跟隨硬件的革命,可以繼續深層算下去。
蔣志敏說,象棋軟件可以搜索四十層以上,即可以算五、六十步。而特級大師最多能算二十步,而且不能保證是準確的。這也意味著人類再也無法匹敵機器,而機器是一直會提高下去。
蔣志敏說,不能認為象棋軟件沖擊了象棋項目,這十年象棋技術本身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比如,現在的象軟可以讓2006的軟件一個馬,這是相當大的差距了。現在,各省隊都配備有這種24核的超級電腦,平時訓練就是和機器拆招。而且比賽上,純人的發揮已不可能,如果沒有在機器上事先演練過,就不敢下出套路來。而專業棋手們的下法,用象軟分析就知道和機器拆解過。
蔣志敏最后說:象棋項目,最好是走人機結合的道路。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