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創>

    自己“青菜面條”卻“捐款成癮” 花甲之年仍堅守環衛一線的基層黨員老鄭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6-06-06 11:11

      海口網6月6日消息(記者史瑞麗)在海口市瓊山區三門坡鎮的環衛一線,提起“老鄭”,大伙兒都會豎起大拇指。今年65歲的老鄭本名叫鄭健,曾是一名環衛工人,但退休也不閑著,每天還忙碌在一線。他扎根農村47年,被人稱作“活雷鋒”,自己“吃糠咽菜”卻“捐款成癮”,幾十年默默奉獻愛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信念和堅守。

      “黝黑、爽朗、愛笑”是老鄭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老鄭原是海口老城區水巷口人,1969年,18歲的青年響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來到距離海口40多公里的原譚文鎮文多村“插隊”。知青迎來“返城潮”時,他有糧食所和稅務局等“很吃香”的單位可以回去。但最終選擇了留下,因為他對這里有了深厚的感情:“人活著就要為社會做貢獻,我覺得在這里能用自己的方式做貢獻,這就夠了。”知青老鄭這一扎根,就是47年。

      此后,老鄭歷任譚文熱作場苗圃隊隊長、譚文橡膠加工廠副廠長,1998年服從組織安排,調任三門坡環衛站譚文組組長,直到2014年退休。上世紀80年代,老鄭在譚文熱作場工作期間,為譚文地區培育出首批橡膠樹種苗,因表現突出,成為一名共產黨員,1982年,榮獲當時的海南行政區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標兵稱號,受到表彰。

      “他對自己很小氣,平時連肉都舍不得吃。”這是三門坡鎮環衛站站長張勇對老鄭的評價。中午12點多,在老鄭簡陋的廚房里,記者看到,地上壘了幾塊石頭做成灶臺,他正架上鐵鍋煮面條。鍋里除了面條就是幾片青菜,這是他上午去集貿市場清運垃圾時從爛菜堆里撿來的。“這些菜挑揀一下就可以吃。”老鄭憨厚地一笑。

      雖然生活上對自己摳門,但捐款獻愛心時他卻十分“大手筆”。記者看到,最近一次6月2日捐給海南省殘疾人基金會的匯款單上,寫著金額一千元整。“他就是這樣,自己‘吃糠咽菜’卻‘捐款成癮’。”張勇說,許多同事如此評價他:“他這個人對自己摳門,對別人卻很大方,捐款起來大手筆。”

      老鄭的第一次捐款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海南某地發生水災,老鄭毫不猶豫進行了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第二天,他就去銀行捐款,先后捐1520元。隨后譚文建文化廣場時他又捐了1000元,而長期以來他的工資僅有800元左右。30多年來,老鄭還堅持捐款幫助當地敬老院。當記者問及這么多年一共捐出多少錢時,老鄭笑呵呵地說,不記得了。“錢對我來說夠用就行,數字多少對我來說沒有多少概念,能幫到別人就好。”

      老鄭覺得最對不起的是家人:“這幾十年我都一直在忙工作,包括父母去世回去奔喪,前后也就回家十多次,確實有點少。”老鄭說,作為家里的長子,有點虧欠家里,大部分春節都是在這里過的,有時候回家過春節,除夕回去后,大年初二就回來上班了,沒有好好陪下家人。

      如今,花甲之年的老鄭依然閑不下來,每天固定早起“上班”。三門坡鎮黨委書記陳發說,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奉獻精神確實感染了很多人,平時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炎炎烈日,老鄭每天總是第一個到崗,最后一個離開。不僅如此,還利用業余時間到路面巡查保潔質量,幫助在班人員拾撿紙屑、煙頭。到樹木的落葉期,總看到他不停地揮舞掃把清掃一堆堆落葉的場景。身邊有人勸他領著退休金享清福,老鄭卻稱還能夠發揮余熱。“我覺得合格的共產黨員就應該這樣。只要我有一息尚存,就會奮斗不止。”

    ?

    ?

    ?

    相關鏈接:

    海口環衛企業給環衛工送愛心瓜 為一線工友送清涼
    海口13單位團購9萬斤“愛心瓜” 2000多環衛工每人獲贈一西瓜
    立足“六定”出妙招 海口龍華環衛打出組合拳

    ?

    相關鏈接:
    男子一注號碼兩中雙色球銀獎 再堅守希望中頭獎
    王忠雷:7年堅守中國最北村小 極寒邊疆的“全能”老師
    彩裝記者收獲最有毅力獎 身患重病仍堅守崗位
    立足“六定”出妙招 海口龍華環衛打出組合拳
    海口13單位團購9萬斤“愛心瓜” 2000多環衛工每人獲贈一西瓜
    海口環衛企業給環衛工送愛心瓜 為一線工友送清涼
    《三人行》檔期堅守6.24 杜琪峯提槍迎戰好萊塢
    [來源:海口網] [作者:史瑞麗] [編輯:王善棟]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