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 海口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南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
    首頁   |  觀點PK  |  海口建言  |  評論  |  名人堂  |  社會長焦  |  椰風視點
    新聞搜索:
      廣告熱線:0898-66835635
     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父親節,需要思考如何做合格的父親
    父親節,需要思考如何做合格的父親
    來源: 紅網 作者:楊應和 時間:2016-06-19 08:59

      每年一度的父親節,商家都會打著溫情牌,刺激消費者欲望。而各地媒體和網站無一例外地贊頌父愛,呼吁晚輩無論多忙,無論有錢沒錢,最好的回饋方式是回家陪陪日漸衰老的父親,給予精神慰藉。但筆者覺得父親節的意義不能僅僅停留于此,應當賦予其另一種文化內涵。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孝是中華傳統美德,行孝是文化的一種傳承,也是美德的一種體現,更是兒女的美德。舶來的父親節意義和我國傳統的孝義某種程度上有著共同點。可面對狼爸粗暴簡單地棍棒教育,在父親節里孩子們會有這種感想嗎?
      
      不可否認,每一個父親都深深地愛著子女,任勞任怨無私付出,也期望子女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可是一些無知野蠻的家長罔顧孩子的尊嚴和隱私,用監控器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這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對孩子不信任,會對孩子造成深深的心靈傷害。本是溫暖港灣的家,在孩子心中卻變成了魔鬼的監獄。
      
      還有一些父親,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托于子女身上,處處嚴格要求孩子,稍有不順,非打即罵,雖然對紙上的成績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孩子身心和人格的發展很不利。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懾于父親的“權威”,表面俯首帖耳,內心卻強烈掙扎著。這種關起門來,置道德法律于一旁的責罵體罰,是一種失敗家庭教育。
      
      就在不久前,一名花季少年高考后因不堪忍受父親的嚴厲而跳河自殺,隨后人們在其“說說”中發現遺言,“死了,我的心才自由。”對于這起悲劇,筆者只能一聲嘆息,而這背后不知道還有多少應試下的狼爸教育此起彼伏地循環上演著。
      
      在狼爸教育的環境下,怎能奢望孩子有陽光心態?又怎么會激發孩子生命活力?處于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內心孤獨,恐懼時時伴隨,長大之后很容易人格分裂,而且會以另一種暴力形式報復社會。分析一些大學校園內發生的慘案,家庭殘缺的教育也是原因之一。
      
      與孩子平等相處,把孩子當做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尊重孩子內心要求,了解孩子所思所想,結合孩子興趣愛好,給子女一個溫馨幸福的家,適度地引導孩子的發展。也許,思考如何做個合格父親,是父親節的另一種意義。
      
      文/楊應和

    (編輯:吳茜)

    網友回帖

           www.yinhu3.com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