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6年第三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成都閉幕,會議圍繞九大議題發表了會議公報。根據公報,在4月確定的結構性改革九大優先領域的基礎上,此次會議進一步確定了一套指導原則并達成一致,并制定了衡量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指標體系。G20各國還同意根據指標體系每兩年就改革的進展進行一次評估,評估結果將納入G20問責評估報告。
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將持續
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令正逢艱難時世的世界經濟陷入更大困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日前均下調了2016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
在會后發表的聯合公報中,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們亦坦承目前世界經濟下行風險持續存在,且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加大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但會議表示,G20成員已經準備好積極應對英國公投帶來的潛在經濟和金融影響,并“希望看到英國作為歐盟的密切伙伴”。
中國財政部國際財經中心主任周強武接受采訪時表示,無論是英國、歐盟還是G20,都在強調英國與歐盟會繼續加強合作,減少對世界經濟的沖擊,這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
會議同時強調,G20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在內的所有政策工具,以實現強勁、平衡、可持續增長的目標。
這一表態受到充分肯定。IMF總裁拉加德稱,對G20使用“所有政策工具”提振增長的決心表示歡迎。
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受貿易保護政策、經濟增長乏力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已連續四年“跑輸”同期GDP,這種疲軟態勢又使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
對此,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們明確提出,將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
但實際上,G20成員國自2015年10月以來已出臺了140多項貿易限制措施。在此情況下,這次財長和央行行長們的“反對”有多少含金量?
周強武指出,此次會議將貿易和投資壁壘作為衡量一國推動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指標,相當于從改革的角度要求G20各方切實反對保護主義,“這是一大進步”。
12個指標將評估各國改革
作為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根本之道,結構性改革如何擺脫“拖延癥”備受關注。
本次會議確定了結構性改革的9大優先領域和48條指導原則,可為各成員實施改革提供參考指南,但不具有強制力。
同時,會議還通過了一套包括勞動生產率、就業率等12個指標體系,根據該體系每兩年對各國改革實施情況做一次評估,評估結果將納入G20問責評估報告。
這是G20結構性改革議程的首個頂層設計。用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的話說,這是“里程碑式的成果”。
“結構性改革議題取得的成果是本次會議的最大亮點”,周強武表示,優先方向、指導原則、指標體系,構成了結構性改革的整體方向和思路。今后G20各國將形成反映各國結構改革的“儀表盤”,并由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進行比較分析。從中,各國改革的進展、成效和不足一目了然。
“這將形成一種壓力,推動G20各成員協同加快和落實改革,使進展慢的國家迎頭趕上。”周強武說。
此外,在周強武看來,通過結構性改革頂層設計也是中國作為G20輪值主席國“最大的貢獻”,將對提升G20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作用產生深遠影響。
綜合新華社鐘欣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