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我們都知道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當然我也熟悉海子寫在青海德令哈的那些詩。”25日,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副總編輯蒙令華告訴記者,“現在,通過實地參訪,我還發現柴達木擁有豐富的地質地貌和人文資源,這些都可以吸引海內外游客前來參訪。”
連日來,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20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18位中國重點網絡媒體代表,參加2016行走中國青海海西行活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海西州)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州域主體位于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世界屋脊和深居內陸的地理環境,構成了當地豐富多彩和獨具魅力的旅游資源體系。
在距海西州首府德令哈市約50公里的懷頭他拉草原,海外華文媒體和中國重點網絡媒體代表參訪了可魯克湖和托素湖。
現在,可魯克湖依托高原優良水質和特殊環境,成功養殖中華絨毛蟹(俗稱大閘蟹),因其綠色環保、品質優良,且連年豐收,肥美的大閘蟹在上海、深圳、香港等水產集散地頗受歡迎。
“在這樣干旱的地理條件下,有這樣的湖泊,本身就非常難得。更重要的是,湖泊里其他的一些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得很好,對當地民眾來說,這就是一塊福地。”南非《華僑新聞報》記者林璐評價道。
林璐說,在中國柴達木,“我看到險峻的山峰和山間的薄霧,就像仙境,我拍了很多照片,準備刊發……我感覺到了青海這塊地方的大美。”
在德令哈市的天然屏障柏樹山,媒體代表走進蒙古包,體會當地蒙古族的待客禮儀和飲食、畜牧文化。
“我雖然去過很多地方,但是領略了這里蒙古族的待客之道后,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林璐說,當地蒙古族的文化應該得到大力發揚,好讓更多人走進這里親身體會。
蒙令華表示,要花大力氣將當地的民族特色文化展示出來,但是不能純粹為了商業而展示,要保留住民族文化最本質的內涵。
“柴達木礦產資源很豐富,同時生態環境也很獨特,所以應該將開發資源和生態保護結合起來。”蒙令華說,可喜的是,當地正在發展循環產業,“我認為這對以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很重要。”
“行走中國”活動是中新社為加強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文媒體的聯系,并根據海外華文媒體對中國新聞報道的需求及關注的中國大事、熱點新聞事件,定期組織有影響力的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到中國大陸進行實地采訪報道的系列活動。(完)
?
?
相關鏈接:
中國二孩申請后勁不足 境外媒體:經濟壓力是主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