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在黑龍江代表團叮囑要保護濕地,同時,他重點詢問了大小興安嶺停伐轉型情況。
兩個月后,習近平便來到黑龍江調研。專機從北京直飛“祖國林都”伊春,主要就是考察林區轉型。登上黑瞎子島,習近平又實地察看保護與開放開發總體規劃,要求保護生態,留一張“白紙”。
一手抓落實,另一手就是定紅線。讀讀習近平歷次重要講話,對于生態保護問題,都講得很重,并反復告誡。
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嚴肅強調,“要精心研究和論證,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態紅線,如何從制度上保障生態紅線”,“列入后全黨全國就要一體遵行,絕不能逾越”。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更是對“大樹進城”、“開山造地”、“人造景觀”等現象提出批評,強調對搞“假生態”、不計成本追求任期內視覺效果變化的地方干部提出警誡。
2016年8月23日上午,習近平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村民呂有章的新家了解自來水使用情況。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永續發展的戰略布局
習近平重視生態保護,既是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又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緊迫任務出發的。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因此習近平才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的問題,往上追都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同時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
習近平反復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將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上,實際上就是用綠色發展的理念培育新結構、形成新格局,推動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
在習近平對東北全面振興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部署中,就明顯帶有這方面的布局。這次青海考察,習近平關注柴達木盆地發展循環經濟和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情況、關注光伏產業鏈發展,同樣具有戰略布局的信號意義。
習近平說,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讀懂這次青海考察背后的深意,這個“最”字也就不難理解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