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網9月8日消息(記者曹馬志)日前,市“雙創”工作指揮部項目保障組對環衛項目專項督辦,檢查今年新建公廁、改造公廁、新建轉運站、改造轉運站(共計207個點)的周邊綠化和日常使用管理等情況。
公廁整潔獲點贊
“沒想到這兒有廁所上了,還這么干凈。”7日下午,龍昆南路和鳳翔西路交叉口附近,一座整潔的公廁令市民張天明連連點贊。“原先這里是主干道路邊,卻隔了很長一段路都看不到一個公廁,有時開車臨時想上廁所特別不方便。”
記者現場看到,人行道邊立著藍灰相間的移動公廁,由兩個廁所間和一個管理室構成,環衛工人在對公廁內外進行保潔。負責管理該公廁的龍馬環衛女工王海霞說,公廁是今年6月份建好的,為了保持干凈,每天對廁所的門至少要擦洗兩三次,對易臟的廁所內部清潔不下于二十次,同時廁所內都放了一個帶蓋的密閉垃圾桶,還有散發清新空氣的蚊香。
在王海霞看來,這個不大的公廁還有個好處就是,管理室可以變身環衛工的“避風港”,突然下雨可以快速找到地方避雨,平時也可收納保潔用具,又安全又可隨時取用。
這是我市公廁管理提質增效的縮影。據市“雙創”工作指揮部項目保障組督查,今年四個區要完成207個點位的環衛設施新建改造任務,目前已基本完工。具體包括:新建公廁131座、改造公廁36座、新建轉運站37座、轉運站改造3座。
垃圾有個干凈的“家”
不僅是公廁,垃圾轉運站也變得“高大上了”。走進東風橋轉運站,地面垃圾難尋,幾乎聞不到什么異味,干凈整潔的樣子,和人們印象中臟臭的轉運站相差甚遠。“垃圾收運規范,清運及時,精細化水平高,這里日處理近百噸垃圾卻沒有看到常見的滲濾液。”東風橋垃圾轉運站受到了市“雙創”工作指揮部相關創衛專家好評。
“讓垃圾也有個干凈的‘家’。”據市環衛部門介紹,垃圾轉運站的轉型升級得益于引入環衛ppp企業精細化作業,同時打出管理“組合拳”:強化制度建設,抓好規范管理;嚴格保潔作業,強化日常消殺;定期維護保養,確保運行良好;加強監督檢查,建立長效機制。
據市環衛局介紹,我市建成區面積共140平方公里,按照國家住建部規定,垃圾轉運站應按每2—3平方公里設置1座。目前,全市已建成垃圾轉運站76座,其中大型垃圾轉運站1座,中型垃圾轉運站2座,小型垃圾轉運站73座,全面滿足現有的垃圾轉運需求。
?
?
相關鏈接:
斑馬線上吉普撞飛環衛工 環衛車飛出十多米(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