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辦的推進國家控煙立法研討會在京召開。《法制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調查發現,超過六成旅客對公共交通場所控煙狀況表示認可,但依然有提升空間;取消吸煙室支持率高,吸煙和非吸煙旅客支持比例均超過六成。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公室研究員楊杰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制品生產、消費和煙民大國。現有3.16億吸煙者,每年有超過100萬人死于煙草相關疾病,其中約10萬人因二手煙死亡;英國牛津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同的研究顯示,若不采取積極措施,將有三分之一的中國年輕男性最終死于煙草導致的相關疾病。
復旦大學健康傳播研究所鄭頻頻教授介紹說,煙草煙霧中含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至少69種致癌物,二手煙暴露可以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根據上海市的監測結果,目前上海市18歲以上成人二手煙暴露率為41.1%,半數青少年暴露于二手煙。
記者注意到,國外許多研究已經證明,設置吸煙室和劃定吸煙區根本不能完全隔離二手煙。設置吸煙室不符合FCTC的規定。
“吸煙室無法隔離二手煙,無法保護不吸煙者的健康,吸煙室外5米環境煙霧濃度依然處于高水平;吸煙室對于身處其中的吸煙者危害更大。吸煙室內的PM2.5濃度可達到我國PM2.5 24小時濃度限值的30倍,達到室外PM2.5濃度的180倍。”鄭頻頻如是說。
調查結果還顯示,對于不吸煙的受訪者而言,73.7%的人表示在候車時會有意避開吸煙室;對于吸煙的受訪者而言,81.3%的人表示使用過機場和車站的吸煙室;對于吸煙室的印象,使用過的吸煙者中表示“煙霧非常嚴重,感覺嗆人”的比例為54.1%,表示“很舒服”的吸煙者僅占9.4%,其余36.5%的吸煙受訪者表示“一般”。
記者注意到,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5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顯示,2010-2015年間成人吸煙率沒有下降,為27.7%。五年內吸煙者人數增加了1500萬。
楊杰告訴記者,截止到2016年5月31日,全國共有北京、杭州、銀川、鞍山、青島、西寧等16個較大城市實施了城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或規定。
楊杰認為,無煙環境立法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為國家控煙立法的有效實施提供了參考模式。在目前不增加編制等條件下,建立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執法隊伍,形成了控煙執法新機制和新模式。為執法制定了執法計劃、指南或細則等相關執法文件,從職責、制度、技術上保障執法,為國家控煙法規的有效實施提供了技術指南。同時,城市控煙執法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楊杰舉例說,北京控煙條例實施一周年對部分場所暗訪調查顯示,控煙暗訪綜合評估得分為79.12分,71.3%的暗訪單位室內場所無吸煙現象;此次暗訪均未發現煙草廣告。
在楊杰看來,《條例》應明確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內全面禁煙;不應為工作場所禁煙設置例外,不為單間辦公室禁煙開后門;政府應加大對控煙工作的經費和人員投入。
據了解,來自天津、蘭州、青島等16個立法城市的代表在會上共同呼吁制定《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應踐行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精神。
?
?
相關鏈接:
7旬“老煙槍”吸煙40年 患慢阻肺住院超10次(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