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陳望慧:
高原上玫瑰致富的“領路人”
陳望慧接受記者采訪
寬闊平坦的公路兩旁是統一規劃的新建小樓,籬笆墻內生長著綠油油的農作物。日前,記者來到高山腳下的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達維鎮夾金村。這個看似平凡的小鄉村落,卻是以花香遠近聞名的“玫瑰之村”。
自2012年開始種植玫瑰以來,包括夾金村在內,小金縣已經種植了4000多畝玫瑰。2016年,達維全鎮有302戶農戶種植玫瑰1363畝,帶動貧困戶61戶,人均增收1000元。
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達維鎮冒水村村主任陳望慧,不僅是當地的村干部,還有個身份就是“清多香玫瑰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也是村里玫瑰致富的“領路人”。
在陳望慧的倡議下,當地通過“合作社+農戶+基地+公司”的發展模式,統一收購農民種植的玫瑰進行深加工,形成了玫瑰采收產業鏈。這種模式讓農民可以及時拿到錢,不愁銷路,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增收致富。
說起最初種植玫瑰的想法,陳望慧告訴記者,2011年以前,村里只種植常規的農作物,收入很低。有一次她在田里考察時突然發現,莊稼地里的野玫瑰長得特別好。于是,她便開始琢磨能否用種植玫瑰來補貼農民收入。
2012年4月,陳望慧先后到云南、山東、陜西、貴州、河南等地有名的玫瑰種植基地參觀學習,并帶回了不同品種的玫瑰種苗,在高山下的小金縣培育種植,不僅成功培育了高品質的大馬士革玫瑰,還將山東平陰玫瑰與當地的野玫瑰嫁接,創新出了獨一無二的“金山玫瑰”。
實際上,小金縣的確具備種植玫瑰的優勢:位于海拔2700米至3500米的位置,海拔、氣候、降水量、土地酸堿度都非常適宜玫瑰種植,且種植出的玫瑰濃度香度比一般的品種要高。
對農戶來說,玫瑰種植并不需要太多勞動力,只要播下種子、施有機肥料,這也讓很多殘疾貧困戶參與到了玫瑰種植和管理中來。
到目前為止,玫瑰種植已經帶動小金縣13個村、1107戶農戶種植4000余畝玫瑰,其中帶動貧困戶105戶,“殘疾人家庭”88戶。
“玫瑰當年種下,來年就能開花,有30至40年的花期,而且每年的收益都是遞增的。”陳望慧舉例說,比如一位農戶2015年種植玫瑰1畝,2016年就產了鮮花135斤,按每斤10元來算收益1350元。比過去單純種莊稼作物好很多。實實在在的收入讓農民紛紛種植起玫瑰。
陳望慧說,小金縣玫瑰產業下一步發展規劃是繼續延伸產業鏈條,走上高端化、精細化的模式,并將打造以“觀光農業”為主體的多元化產業,挖掘玫瑰產品的經濟價值、文化價值、旅游價值,形成不可復制的新高原農業生態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