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當您駕車行駛在大街小巷,是否也曾見過類似的乞討者?他們有的還懷抱嬰兒,給錢還是不給錢,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路遇“紅燈乞討”怎么辦?近十年始終無法根治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6-11-25 15:28

      文化西路上,一名乞討者用雞毛撣子為等待紅燈的車輛“清理”灰塵;

      經十路上,一位“掃車老人”手拿笤帚,在紅燈間隙用笤帚在車身上掃兩下,隨后敲窗要錢;

      緯十二路上,一位婦女手拿抹布在車窗上“劃拉”兩下,便伸手向車主要錢;

      ……

      當您駕車行駛在大街小巷,是否也曾見過類似的乞討者?他們有的還懷抱嬰兒,給錢還是不給錢,讓人不知如何是好。對于這類瞄準紅燈時段乞討的危險行為,您怎么看?本期眾籌新聞話題一經發布,便引起廣大市民及網友的熱烈討論。

      《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行人應當在人行道內行走,沒有人行道的靠路邊行走。乞討者進入機動車道內行乞,不僅影響道路交通,而且對公共秩序安全構成較大威脅。若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關于道路通行的規定,可處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既然違反法規,為何這些人仍在車流中做著“生意”?

      A“紅燈乞討”屢禁不止

      此前,本報就曾報道過經十路上“擦車老人”給一名車主帶來的困擾。當時該車主表示,老人趴在窗戶上,如果直接開車又怕他受傷,給錢又覺得憋屈,最終他給了老人5元錢。翻看新聞不難發現,類似的乞討行為已有近十年時間,但是為何始終無法根治?

      23日上午,記者在經十路與歷山路交叉口遇到一位穿梭在車流中的老人。記者試圖上前與其搭話,并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不過還是能看出老人對攔車乞討行為輕車熟路。記者注意到,她盯上的都是私家車,手中端著一個白色杯子站在車門邊,嘴里一邊念叨著類似“行行好”之類的話,一邊敲打窗戶。記者發現,幾乎沒有車主愿意搖下窗戶。

      老人似乎不會在一輛車上浪費過多時間,一輛接一輛,她頻頻點頭哈腰,綠燈亮起時她便隨著車流方向向前,然后退到路邊,等待下一次紅燈亮起。

      采訪中,有執勤交警告訴記者,整治“紅燈乞討”最大的難點便在于這些人“打游擊”。遇到這種行為多以警告為主,所以很難取得長效,他們對此也很無奈。“從這個路口趕走,他們又會到下一個路口。單靠集中整治只能是治標,很難治本。”

      ◆市民杜先生

      我每天下班經過工業南路,經常遇見類似問題,有些直接敲窗戶,還有些是發小廣告、小卡片的。每次經過這個路口我都很小心,很擔心拐彎的時候沒看見,碰到他們。我咨詢過交警,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一旦在路口發生事故,機動車要負大部分責任的。他們這樣乞討,不僅將自己置于危險境地,也為我們帶來了困擾。

      ◆網友@liiin

      校門口長期有兩個乞討的,一位六七十歲的男子裹著被子睡在地上,白發蒼蒼的老婦人跪在一旁磕頭,寫的是那個男的得了肺癌,還高位截癱。因為老人可憐,給錢的人還不少。然而作為一只早出晚歸勤奮的“高三狗”,我每天上學都能看到他們布置場子,那男的不僅能走,而且還是打的來的。

      我想說的是,雖然與明目張膽的行騙相比,乞討者為你擦車看似付出了勞動,但這其實是一種道德綁架。違法就是違法,真有難言之隱也不該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獲取利益。

      ◆市民秦女士

      對生活無依無靠的老人和殘疾人,社會有義務救助。但是對那些還具有勞動能力,或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應該通過多種形式,廣開就業渠道,鼓勵他們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自己養活自己。

      ◆市民韓繼聯

      這些乞討人員利用路口車輛等紅燈的機會穿梭在車輛之間進行乞討,嚴重影響了道路安全,已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新問題。這種行為與文明交通、規范交通格格不入,不僅損害了城市形象,還給本來就擁堵的交通造成更大麻煩。不難看出,無論是從保障出行暢通的角度,還是從確保安全的角度來說,對于這種行為必須加大監管力度,杜絕“紅燈乞討”行為發生,創建一個安全和諧的道路安全環境勢在必行。


    ?

      B 路遇“強制擦車”咋辦?

      毫無疑問,在機動車道上停留乞討是十分危險的。有人說他們也是生活所迫,愿意施以援手,也有人說正是因為乞討者們嘗到“甜頭”,此類現象才愈演愈烈。發傳單的,該不該接一下呢?賣東西的人,是否值得體諒?老人擦車要錢,這種并非單純索取的方式是否應該給些報酬呢?

      ◆網友@tiantian

      不理睬。他們的“工作”給駕駛員、車主帶來了極大麻煩,甚至可能造成交通事故。我本身就容易走神,突然冒出來一個人在我面前(前擋玻璃距離我不到一米,已經小于陌生人的安全距離了),肯定嚇我一跳,影響我開車。最重要的是,他們收入低,不是我造成的,我反而要為此帶來的安全隱患買單。總之,他們違反交規,會對廣大駕駛員的合法遵章駕駛,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和潛在的財產損失。即使我不能見義勇為,及時制止他們,也沒有報警,但是我至少能做到不鼓勵他們的違法亂紀行為,不給他們錢。

      ◆市民宋振東

      一天上午,我和朋友去濟南高新區辦事,在經十路一個路口等紅燈時,突然走過來一個六七十歲的男子。我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么回事,該男子就把車前面給擦拭了幾下,張口就要10元錢,不給錢不讓走。最后實在沒辦法,給他5元錢才讓走,真是氣人。

      現在,有些城市馬路上的“紅燈乞討者”,抓住了人們大都有急事趕路,與他們耗不起時間花錢消災的心理,來“敲詐”車主,少的幾元,多的十幾元。如果不小心惹著“紅燈乞討”,被“敲詐”的錢還會更多。

      在此,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加大對這些“紅燈乞討”的治理力度,要錢事小,道路交通安全事大,別讓這些“紅燈乞討”帶來一些不必要的“人為”的交通安全隱患。

      ◆網友@你聽明白

      剛才在等公交,公交很久都沒有來,回頭瞥見一位賣水果的老奶奶。一個破舊的人力三輪車,車上是種類并不多卻很新鮮的水果。有人要了一大串香蕉,差不多有十幾個左右的樣子,秤上的價格顯示10.56元。很便宜,比我在學校里買的便宜得多。我打量了一下這個老奶奶,她大約六十幾歲吧,看著她我想起了我奶奶。她穿著一件不算厚實卻很樸素的棉衣,手上戴著兩只樣式顏色都不一樣的手套,臉被凍得通紅。我當時已經被凍的不行了,我覺得她一定比我冷多了。我買了橘子和香蕉,希望她能早點賣完回家吧。在此我只想說,那些“紅燈乞討”的人,你們有手有腳,卻沒有尊嚴。

      ◆網友@竹殤

      我在救助站工作過,對于真正遇到困難的,請直接撥打當地救助站電話,可以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免費吃住。如果是乞討謀生的……支持人家工作你就給點錢,不支持就當沒看見吧……職業乞討的不分是否殘疾,都是一個職業,雖然這個職業有些病態。看到小孩乞討,不建議撥打救助站電話,應該直接撥打110。


    ?

      C “紅燈乞討”咋治理?

      “要認清占用機動車道攔車乞討、發放廣告品是違法行為,濫施善心就是變相助長違法行為,不要在十字路口和機動車道上資助乞討者,不要接受違法發放的各類小廣告或兜售的各種物品。”討論中,記者看到了這樣幾句倡議,引得網友們紛紛點贊。但僅靠車主的置之不理,是否真能有效管理流動人員?

      ◆市民韓繼聯

      當前的“紅燈乞討”現象已成為路口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新的矛盾,這種行為擾亂了正常的道路安全秩序,給乞討者和駕乘人員帶來了不可預測的安全隱患,是城市交通管理一種新的防控點和整治點。

      對于這種乞討行為,我認為,一方面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監管,增強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力度,使他們知道這種行為是違法的和不安全的,一旦出現交通事故后悔已晚。另一方面由于乞討者討要時間不固定,難于管理,因此必要時對乞討人員進行登記梳理,分類管理,對于應該救助的,相關部門要承擔起救助義務,對于有工作能力的人員則鼓勵引導他們從事合適的工作,對假乞丐或有利益集團操縱的乞丐則要堅決打擊。其次,駕乘人員不正確的行善方式也助長了“紅燈乞討”現象的蔓延,駕乘人員在不適宜的場合,用不正確的行善方式,給了乞討者不該給的錢物,使他們認為此方法有利可圖,從而冒險穿梭在車流中。為此,建議駕乘人員不要在此時間段行善,以減少安全隱患,減少乞討行為的發生。

      治理“紅燈乞討”行為,既是管理部門的責任,也是駕乘人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因此,除了依法打擊職業行乞者外,還需政府完善困難群體的社會救助體系和幫扶機制,切實保障真正困難群體的生活需求,從源頭上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把他們從“紅燈乞討”中解放出來。作為市民,行善既要因地因時制宜,不提倡此種行善方式,沒有施舍就沒有“紅燈乞討”。

      ◆市民韓留利

      “紅燈乞討”嚴重影響和擾亂了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不僅給乞討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還給駕乘人員的正常行駛帶來壓力或負擔,許多駕乘人員非常反感。對此“紅燈乞討”的行為必須加強管理,嚴厲打擊,確保良好的路口交通安全秩序。

      為什么這種乞討方式能存在,是因為有其存在的空間。除了這些人流動性強管理有難度以外,部分司機的施舍也助長了此行為的發生。對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改變現狀。

      首先應完善和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對車流量大的、乞討人員多的關鍵路口定期派專人進行違法安全教育,并希望政府對真正困難乞討人員給予幫助,減少“紅燈乞討”的安全隱患發生。其次,也是關鍵的一點,建議駕駛員在等紅燈時不要給乞討者任何施舍,乞討者在討不到錢時也能減少乞討的次數。另外,建議道路交通管理部門出臺具有針對性的管理辦法,禁止路口等紅燈的司機向乞討者施舍任何錢物,違者將被抓拍罰款。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曹雅欣] [編輯:林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