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意味著輔警管理將從各自為戰的隨意做法,邁向統一化、規范化的制度常態。根本上仍依賴于建章立制,以更寬廣的法治視野來考量并推進相關制度建設。
輔警履職“出格”不能“臨時工”了事,后果由所在公安機關承擔。近日,國辦印發《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了“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從管理體制、崗位職責、人員招聘等多方面對輔警人員管理進行規范。
意見的指向性很明顯,即為了解決實踐中輔警的法律地位不明、職責權限不清、職業保障偏低、管理使用不規范等問題,通過法治手段實現輔警的規范化治理,確保輔警依法有效發揮作用。公眾期待,通過意見的規范化管理,能夠讓輔警走出“臨時工”之殤,逐步邁向公正文明的規則之治。
輔警的產生最初源于公安執法力量的不足,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彌補性的舉措漸漸擴大,以致輔警從數量到質量都出現了一些問題。而實踐中輔警的權責并不清晰,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參與執法情況比較混亂。尤其是一些部門在出現執法危機后,將責任推卸到輔警身上,降低了公眾對輔警的認同度。
與此同時,輔警自身的付出與回報并不匹配。很多輔警干著臟、重、累的活,但工作待遇缺乏保障,人身權、勞動和社會保障權等難以有效落實。有的單位聘用輔警極不規范,選人用人沒有硬標準,工資福利沒保障,有的輔警工資還沒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生活中輔警參與輔助執法時,更是面臨諸多人身權上的侵害,但卻缺乏相應的救濟機制。有數據顯示,近5年來,平均每年有近百名輔警在履行職責中犧牲、2000余人負傷。
一方面是外在聲譽備受詬病,一方面是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輔警陷入兩難,本質上影響的還是公安執法。為了破除輔警改革堅冰、化解體制機制積弊,年初中央深改小組通過了《關于規范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工作的意見》。以此為指導,國務院出臺專門意見,意味著輔警管理將從各自為戰的隨意做法,邁向統一化、規范化的制度常態。
當然,規范輔警管理不單是為了解決一時之需,更要從法治視角全面加強制度建設。一紙意見只是確立了改革的思路、方向和舉措,輔警的長遠建設、管理和發展,根本上仍依賴于建章立制,以更寬廣的法治視野來考量并推進相關制度建設。例如,這種聘用輔警的合法性途徑如何建立?哪些部門和崗位可以聘用輔警?輔警的人數與正式警察人數的比例多少合適?輔警輔助執法的權責如何確定?輔警的職業規劃、工資待遇及保障機制如何建立?相關的勞動爭議通過什么途徑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納入制度視野,作出合乎法治精神的設計安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