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高宇婷)日前,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學家張連起接受央視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給企業減稅,營改增是第一步,也是邁出的最關鍵的一步。營改增不單是減稅,更重要的是培育壯大新動能。
今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宣布,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4大行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在12月2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2016年1月至10月營改增試點累計減稅3717億元。依此推算,預計此項改革全年減稅超過4700億元,加上帶來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減收,總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
“要進一步改革,則需要合并稅率、簡并稅率。同時要擴大抵扣鏈,如果要中斷某些行業,那某些產業可能就稅負重,這個問題不僅是營改增的問題,也是沒有用好、用足政策的問題。當然政策還存在一些問題,同一個行業中的企業,運用不同容易導致稅負不均,標準不一這樣的情況?!睆堖B起說。
他建議,稅務部門要充分引導、輔導企業,企業也需充分地學習、運用好這項政策,方能達到減稅目的。“我算過建筑企業,綜合稅率11%,所有的材料都可以抵扣,砂石、木材等,但交易中沒有拿到增值稅專用發票,沒有實現充分抵扣,稅負就高一些。”張連起解釋。
在張連起看來,營改增最關鍵的不僅是減稅,而是切實激活了新舊動能的轉換。
“現在都說減稅效應,減稅多少多少,我關注的是,營改增把一些原來在集團內部的研發、設計等產業剝離、分立出來,延長產業鏈條形成抵扣鏈,這才是根本的。我接觸的很多集團型企業,通過分立延長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以此達到立竿見影的減稅效應?!睆堖B起說。
企業內部原本是既征營業稅又征增值稅,實行營改增后,企業可以將內部類似于服務業的研發、設計等產業剝離出去。這些產業服務的對象是本集團,也相當于內部之間的抵扣。這樣一方面是減稅,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是培育壯大新動能。
此外,營改增倒逼財政體制改革,有利于地方財政支出、優化地方政府的支出結構,夯實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也有利于中央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支付、平衡財政收支。
?
?
相關鏈接:
國稅總局再推20條措施護航營改增?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