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群租合租、頻繁搬家、與房東中介斗智斗勇、面對城市的高房價“望樓興嘆”……對于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房子,這可謂是他們心頭的最大煩惱。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蝸居地下室,談房心塞,都市漂族何處安家?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6-12-08 09:28

    住房問題早已成為青年就業者的頭號煩惱。湯琪 攝

    ??? 群租合租、頻繁搬家、與房東中介斗智斗勇、面對城市的高房價“望樓興嘆”……對于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房子,這可謂是他們心頭的最大煩惱。年關將至,中新網記者記錄下在大城市打拼青年的住房經歷,對未來,他們又有何期望?

      住地下室——“剛畢業都這樣”

      從大學實習到畢業,23歲的山東人張瑾在北京已經工作了10個月左右,本科學習采購管理的她,剛剛通過了一家連鎖超市的面試。不過,張瑾還有些猶豫,“有的公司還能提供住宿,工資也能到4000。”

      張瑾目前租住在北京天通苑附近一間十幾平米的地下室,她正經歷著一些來北京打拼的青年最初都會遭遇的一切——通過中介找房,要求住滿一年才退押金,每天擠地鐵上班,進站差不多要耗時15分鐘。在張瑾看來,找工作如果“包住”,這是她實現“住到地上去”的最便捷途徑。

      2014年發布的《北京青年就業人員的住房狀況報告》顯示,近2/3的青年就業者租房或住集體宿舍;近1/5的管理人員、近15%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人員住地下室和平房。

      住在地下室,每個月650元的房租,在張瑾看來,這是自己工資范圍內可以承擔的。因為十幾個人共用洗手間和洗衣機,有輕度潔癖的張瑾從來都不用洗衣機,連冬天的衣服也手洗。

      “我老家經濟條件一般,家人都很支持我來北京打拼,但我沒告訴他們自己住在地下室。”張瑾表示,如果家人問起來,就說“住的還可以”。

      在她眼中,住地下室也不是天大的困難,“剛畢業的都這樣。”

    在北京豐臺區一棚戶區內,居住著很多外來務工青年。湯琪 攝

      談房“心塞”,來北京才是正經事?

      和張瑾一樣,老家在黑龍江的楊爍最初來北京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他告訴中新網記者,家里人覺得“來北京才是正經事”,要求他拿到北京戶口。

      和張瑾不同的是,楊爍成長在一個中產家庭里,父母都受過高等教育,工資可觀,沒什么生活壓力。“我身邊有很多和我有類似經歷的北漂,都是家里逼來的……”他無奈地說。

      2013年的夏天,楊爍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實習,住進了單位提供的地下室賓館,價格是一天30元,他描述說,“當時住在一個15平米的三人間里,夏天非常潮濕,出差四天回來發現,皮鞋長了一層毛。”

      “但不管外面多熱,賓館里都特別涼快,就是被褥經常濕,每天曬一曬就好了。”此后,因工作調動,楊爍還在上海虹橋機場附近租住過隔斷房,月租金是2200元。

      “北京的朋友聚會,聊來聊去總逃不過落戶、買房、搖號……”楊爍表示,這些話題讓他覺得“心塞”,他坦言,“總覺得落了戶,這輩子就跑不了了。”

      這兩年,做投資、融資相關的工作,讓楊爍幾乎天天應酬到后半夜,身體吃不消了,最終決定一心一意回學校讀博士,重新住進一年1200元的學生宿舍。

      “月光”、“負翁”,比不上寂寞

      上述《北京青年就業人員的住房狀況報告》顯示,1/4的青年就業者是“月光族”或“負翁”;在能存下錢的人中,只有38.9%的富余者和28.2%的小有結余者居住在自有房屋中,而其余的大多數人,還在努力存錢湊首付購房款。

      “再熬一年應該會好一些。”目前在上海做設計師的劉能告訴中新網記者,對他所從事的行業來說,工作兩三年只能算是新手,五年才算出師,或許到時候能存下錢。

      24歲的劉能是典型的“月光族”,兩年前大學畢業后,他住在北京五環外的沙河,他說,“要不是每周末進一趟城,去西單、王府井、南鑼鼓巷逛逛,我都以為自己住在某個村里。”

      然而一到周末,劉能就倍感“寂寞”——不知道出門去哪兒,想看電影、聚餐都不知道找誰。“我不擅長社交,五環外不像市中心,路上都碰不到幾個人,回到家推開門都是黑乎乎的,沒有人說話。”

      “逃離”北京后,劉能回湖北老家待了幾個月,但他很快就“受不了家里的束縛”,他說,“感覺一眼就望到了人生的盡頭。”

      劉能說,“離開北京之后,那里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好的,所以才會有那么多人義無反顧的北漂,這就是北京的魅力吧。”

      雖然劉能感覺,目前在上海的生活比在北京更寂寞,但他打趣道,“好歹現在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東方明珠。”

      租房十年終買房,又添新愁

      1984年出生的于薇,在北京奮斗了十年后,終于在今年年底,成為了上述《報告》中“居住在自有房屋中”的青年。

      從2007年到2016年,她經歷了八人間的宿舍、合租、當二房東、搖號,最終買到了房,已經成為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

      “現在下班后就想趕緊回家,屋里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總想著怎么去裝扮它,有歸屬感,有家的感覺。”于薇告訴中新網記者,她每月要供的房貸大概占收入的1/4,但她欣慰地表示,“背房貸過日子很正常,好歹房子是你自己的。”

      盡管不用再為租房四處奔波,但于薇坦言,孩子的到來,讓小兩口的生活成本驟然升高。“主要是以后孩子戶口、上學問題,另外就是我們工作穩不穩定的問題。”她說。

      “剛來北京工作的前兩年,家人一直勸我回家,尤其是堂妹考上公務員后,我爸有天給我打電話說,我們全家開會決定,讓我辭職回家考公務員。”于薇表示,父親在老家給她準備了房,她在北京辛苦奮斗的一切,回家很容易就能實現了。

      然而,每次飛機降落到北京首都機場,于薇想到的總是,“終于回來了。”她坦言,雖然目前還沒能在北京落戶,但在這里很自由。

      “在北京,我能夠獨立自主,不用背負人際關系的壓力,雖然以后孩子上學可能會有不便,但像我這樣的北漂青年很多,總會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于薇十年的堅持,讓她充滿了自信。(湯琪)

    ?

    ?

    相關鏈接:

    阿桑奇在厄使館20平米房間蝸居4年 形同“服刑”
    四川支持"蝸居"租賃:房屋可打隔斷 臥室不低于5平
    蝸居書架 像花兒一樣綻放
    武漢女子10年蝸居衛生間打4份工 送兒子上北大(圖)
    適合蝸居的4套瘦身動作

    ?

    相關鏈接:
    適合蝸居的4套瘦身動作
    武漢女子10年蝸居衛生間打4份工 送兒子上北大(圖)
    蝸居書架 像花兒一樣綻放
    四川支持"蝸居"租賃:房屋可打隔斷 臥室不低于5平
    阿桑奇在厄使館20平米房間蝸居4年 形同“服刑”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琦] [編輯:林明洋]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