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午11時30分,江蘇省泗陽縣政府食堂準時開飯,來自史集街道的王維奇、陳業瑞、劉傳航等3名農民工各自端著盤子,跟縣里的機關干部們一起排隊打飯,然后與干部們坐在一起用餐。這個機關食堂價格實惠,午餐9元就能吃飽吃好,而且對社會無門檻開放,大大方便了附近的民工和居民。
(12月13日《現代快報》)
機關食堂為公眾所關注不外乎是菜好價低,乃公務員優渥福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場地免費提供,還對食堂的運營給予相應補貼,并且經營無須承擔稅費。顯而易見,機關食堂的隱性成本是很高的,比如同樣的食堂設施,同樣的從業職工,原本可以為一千人提供飯菜,卻只為幾百機關職工服務,有限的供給,事實上還造成了公共資源的閑置與浪費。
機關食堂的供求模式有違市場客觀規律,形成畸形的供求關系與贏利特點。機關食堂向社會開放,對經營而言,最本質的意義是走向市場,可以通過大幅度服務供給來攤薄成本,提升效益。此外,機關食堂打開大門,向普通市民開放,被很多人視為親民的舉動。相對于社會餐飲服務,機關食堂的飯菜更便宜,消費者得到了更大的實惠。
但是,機關食堂對社會開放,不能單純理解為機關福利的社會分享。機關食堂向社會開放,首先應是推進機關后勤的市場化,本質是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即,政府后勤向社會購買,而不是直接組織生產與服務,從根本上減少公共投入不必要的浪費,促進社會公平。機關食堂是后勤自給式的產物,“供血式”的經營,造成了補貼過大,資源利用不充分等,如果單純“斷血”,有可能導致經營不下去,而停辦則會造成食堂的閑置。
機關食堂對社會開放是市場開放,一方面是經營的市場化,向服務要效益;另一方面是去除公共財政的補貼,減輕機關的負擔。在社會化開放的過程中,機關職工與社會其他群體,都是普通的消費者,不僅具有平等性,并且服務的增量也降低了經營成本。與此同時,機關食堂免費設施、無稅費經營,意味著與市場的餐飲服務相比,有著更強的競爭優勢,有能力維持相對物美價廉的特色。
可見,機關食堂對外開放可以成為“雙贏”的選擇,既有利于減輕機關自辦食堂的負擔,又能把現有的設施、設備無償提供給社會,讓更多的社會群體獲益,促進公共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因此,機關食堂對社會開放也需要因地制宜,不能簡單當成民生的噱頭,靠財政補貼來迎合社會,否則就會形成新的不公平。機關食堂對外開放,既要保證干部與群眾消費的平等,同時也不能加大財政負擔。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