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個季度,重慶市江津區GDP增長11.1%,繼續穩居全市前列。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國步入“經濟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重慶江津憑借以工業為主的產業經濟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相互促進、協同并進,實現了經濟的穩定和快速增長。
經銷商花3個月等待一輛“江津造”汽車
上市4個月以來,每個月的銷量都高達上萬輛;即便四班倒全負荷生產,經銷商在下訂單后還是要等上3個月才能提車——在全國汽車產能整體過剩的背景下,東風小康汽車位于江津雙福新區的工廠卻過得很滋潤。
帶給東風小康雙福工廠蓬勃氣象的,是一款名為“風光580”的新產品。這款SUV總體性能和合資品牌同類型車相差無幾,但標配價格卻不到10萬元,遠低于合資品牌。“這款新車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競爭力。今年,我們不管是產值還是利潤,都將比去年翻一番以上。”東風小康雙福工廠負責人透露。
和東風小康一樣,位于江津德感工業園的重慶齒輪箱公司(以下簡稱重齒),也憑借新產品擴大了市場,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剛剛安裝完畢并投入使用的三峽升船機,完全依靠齒輪的傳動,能將1.5萬噸的船舶垂直提升113米,它被認為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升船機。
科研經費和專利數連年翻番
東風小康和重齒的優良業績,是江津工業經濟的一個縮影——2015年,江津工業總產值增長2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長31.6%,全區工業投資增長31.8%;今年前10個月,該區工業總產值增長23.2%,工業投資增長26.8%。
江津區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認為,該區工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主要得力于產業引領和培育等一系列措施。
在科技創新方面,江津支持轄區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加大產品創新,加強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等方面的研發和攻關。全區企業R&D經費支出由2013年的5.5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10.9億元。目前,江津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2家,市級技術中心18家,高新技術企業37戶。
受政策鼓勵和引領,江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專利申請量從2013年的695件,增加到2014年的1486件,再到2015年的4109件,實現了連年翻番。
在產業空間布局上,江津劃定“一區四園”,推動工業集聚發展。2015年,該區工業園區集中度達95.3%,總量位居全市區縣特色園區首位;今年前十個月,園區集中度達96.6%。空間上的集聚催生生產力的集群:2015年,江津汽摩、裝備制造、新型材料、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五大產業集群規模工業產值增長25.5%。
同時,為了增強企業投資信心并解決部分企業融資難題,江津區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共組建開放創新產業引導投資基金、文化旅游產業引導投資基金和新型城鎮化專項基金等三支產業投資基金,總金額高達100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增長點
通過大刀闊斧的基礎設施建設,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做大做強工業經濟,以及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本身創造新增產值,是江津穩增長的另一手段。
過去,聯邦中北電纜股份公司廠房設在成都,進口原材料從寧波走鐵路運抵成都,加工成電纜成品后走公路折返到重慶,再經過渝新歐班列銷往海外市場——物流時間長,成本高,產品競爭力難以提高。
搬遷到江津珞璜工業園后,該公司原材料通過鐵路運輸,從寧波直達珞璜鐵路綜合物流樞紐,不僅時間縮短3天,物流成本每噸也下降了200元。
和聯邦公司一樣,近年來,香港玖龍紙業、德國杜拉維特、中國物流等570余家企業紛至沓來。截至目前,珞璜工業園協議引資1730億元,已投產企業354家,在建和擬建企業92家,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7億元。
在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本身,也成為江津經濟新的增長點。在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中,督查組也對此進行了通報表揚。
該區發改委數據顯示:今年,江津確定了重點建設項目129個,總投資1496億元,計劃年內完成投資305.5億元。截至10月30日,全區129個重點建設項目實際完成投資278.6億元,占年度目標305.5億元的91.2%,超時序進度7.8個百分點。重點項目的推進,直接拉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36億元,同比增長24.6%。
?
?
相關鏈接:
【治國理政新實踐·浙江篇】游客蜂擁 村民增收 農村電商助力余姚紅色老區發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