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近日召開聯組會議,就推進農村垃圾管理工作情況向省政府進行專題詢問。此次會議還表決通過了《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居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選址工作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國內首個把垃圾處理設施選址問題上升到法律層面的法規,為廣東建設居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選址提供了法律保障。
“鄰避效應”阻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十二五”期間,廣東省有16個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未能按期完成,只能結轉到“十三五”期間繼續建設。
廣東省今年十件民生實事明確提出“全面完成‘一縣一場’建設任務”,但目前69個項目中還有6個沒完成。其中,汕頭市潮陽區和饒平縣的垃圾處理廠,受阻于選址問題。
“鄰避”問題嚴重制約了廣東居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給環境保護帶來沉重壓力。不少地方特別是粵東、粵西地區部分縣(區)被迫沿用簡易填埋垃圾的做法,造成土壤、河流水體、大氣等方面環境污染加劇,垃圾圍城、垃圾圍村現象突出。
環保部門介紹,目前廣東居民生活垃圾日產生量達到10萬噸,每年以2%的速度增長。按照廣東省初步規劃,今后將以8∶2比例建設焚燒廠和衛生填埋場,需要建設大批設施特別是焚燒設施。“十三五”期間廣東規劃了71個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項目。
廣東各地普遍反映,法治缺失是“鄰避”問題未能得到有效解決的重要制約性因素。廣東省人大表示,制定《決定》,對保障今后居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順利選址及如期建成運營具有重大意義。
明確“使用者付費、受益者補償”
《決定》明確了居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的公益性,強調選址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人人有責,全民參與。選址原則為“科學選址、集中建設、長期補償、各方受益”。
《決定》突出了選址的科學性和公正性,要求進行選址方案“比選”,即居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服務多個區域的,選址時各區域可以分別確定一個備選選址方案,然后進行備選選址方案比選;在這個過程中,應當通過論證會、聽證會、公開征求意見等多種方式聽取各方意見,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另外,《決定》提出的“建立健全長期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備受關注。《決定》提出“使用者付費、受益者補償”的原則,規定“受補償區”和“補償區”的范圍,明確生態補償費的用途為設施周邊環境整治改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和維護、集體經濟發展扶持和村(居)民回饋,并強調處理設施所在地人民政府和管理運營單位,應當加強對周邊村(居)民的扶持和回饋。
廣東全省已經建成生活垃圾處理場113座,但是其中仍然有45.1%的處理廠沒有達到無害化等級標準處理的要求。針對這一情況,《決定》對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明確提出無害化標準要求。廣東省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在人大質詢會上表示,下一步要推動各地各部門對建成的垃圾處理廠的運營管理建立起長效機制,使垃圾處理達到規范要求。(記者鄧 圩)
?
?
?
相關鏈接:
廣東陸豐今年繳獲毒品逾6噸 抓獲嫌犯416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