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醫療廢棄物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物質,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可以傳播疾病。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必須進行專業消毒、毀型等預處理和處置。
可在南京,卻有不法分子利用醫療廢棄物做起生意。近日南京棲霞警方偵破一起醫療廢棄物污染環境案,這也是南京警方近年來首次破獲此類案件。
今年8月底,南京棲霞公安分局在對轄區燕子磯一帶開展清查整治行動時,發現顧家村一廢品收購站內儲存大量醫用輸液袋、輸液管、輸液瓶等醫療廢棄物。警方隨后對站內醫療廢棄物進行清點,共發現含針頭及輸液管的醫療廢棄物約8.5噸,抗生素類小玻璃瓶約5噸,均用蛇皮袋或黑色塑料袋包裝,并未對品種進行分類。記者了解,郭某以每噸2000到2500元不等的價格向張某收購一次性塑料輸液袋,后以每噸2200元至2800元左右不等的價格賣給生產塑料顆粒的加工廠,加工廠再將生產出來的塑料顆粒,銷售到全國各地的塑料制品廠家,再生產新的塑料制品。龔恩東教導員告訴記者,這些塑料制品的原料可以生產注塑工藝的所有塑料制品。比如垃圾桶、餐盤、口杯、兒童玩具等。只要被污染過的,細菌長期存在,不能被分解。
近日,張某和郭某被提起公訴。
盡管我國對于醫療廢棄物的處置有十分明確的規定,但通過南京案例人們可以發現,我國在醫療廢物處理的實際過程當中仍然存在相當多的漏洞和問題,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在一些醫療體系發達的國家,對醫療廢物的處置都有哪些嚴格的管理制度?
先關注澳大利亞。據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醫療廢棄物在澳大利亞會經過嚴格的分類,絕大多數醫療垃圾會選擇填埋或焚燒的處理方式,由專業的醫療廢物管理公司集中處置;但部分無毒害的醫療垃圾也會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進行再加工。
澳大利亞醫療垃圾的處理會經過嚴格分類,在醫院垃圾分類當中,每個垃圾桶會使用不同顏色,不同的顏色可以區分為可回收垃圾,普通垃圾,保密文件垃圾,醫療物品垃圾,人體組織垃圾,有細胞毒性垃圾等。對于普通垃圾通常允許正常處理,但對于有細胞毒性垃圾,需要進行焚燒處理,而對于一些醫療用品,可能具有傳染性的垃圾,通常醫院并不會放在普通垃圾房,而是會專門存儲在有鎖區域,只有專人才能接觸。對于絕大多數醫療垃圾,澳大利亞采取焚燒或是填埋做法,但在近幾年,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州和新南威爾士州,目前正在發起把部分無毒害的醫療垃圾變廢為寶的可再生計劃。自從2009年開始,澳大利亞數家醫院已經開始進行試點,把所有可再生PVC材質醫用垃圾,例如靜脈輸液袋,管子等等進行分開處理。這些PVC材質垃圾,在嚴格消毒之后,將變成工業軟管或者是防滑腳墊等產品。
再把目光投向歐洲。據英國觀察員侯穎介紹,英國法律將醫療廢物歸入工業廢物中特別管理一類,垃圾處理法對醫療垃圾處理也有具體規定,還制定出較為詳細的操作流程。
醫療廢物含有大量的致病菌、病毒和較多的化學毒物,也是滋生各種傳染病以及病重害的污染源之一,對其收集密封性和消毒要求要比生活垃圾更高。英國的垃圾處理法對于醫療垃圾處理也有具體規定,比如可識別的人體組織、血液制品,患者或是動物排泄物、以及來自獸醫中心、醫院和醫學實驗室的生物體器官組織、手術輔料、棉簽等其他類似來自診療中心的廢物,必須用黃色塑料袋包裝。而專門包裝容器外部應該印刷或是粘貼,產生此類垃圾單位名稱和生產日期,焚燒處置。對于醫用針頭與傳染病患者接觸過的破碎玻璃以及其他醫用器械必須要裝入黃色利器、收集密封盒隔離保存,也要全部進行焚燒處置。對于微生物培養基,來自病理和其他醫學研究實驗室的有潛在感染性廢物,最終處置前必須要行高溫高壓滅菌,除了特別許可,不允許排入下水道。
最后看鄰國日本。在日本,通常把垃圾分為產業垃圾和一般家庭垃圾,醫療垃圾屬于產業垃圾,規定從收集到處理全程都要進行嚴格管理,特別是對于感染性垃圾的收集和處置,規定更為細致。
日本觀察員黃學清介紹,在日本目前有95%以上醫療垃圾是醫院委托給外部處理,對于這些垃圾處理企業管理實行注冊制度,同時對易于違法投垃圾地點安裝攝像頭,并鼓勵當地居民舉報,一旦發現違法丟棄的情況,警方將展開調查,可處以6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法人代表可處罰600萬元人民幣,并吊銷營業執照。不僅醫療機構自身要嚴格遵守處理規定,也要求病人配合執行,比如有些醫院在抽血過后,護士會囑咐患者,要把貼在針孔上的創可貼扔到醫院衛生間專門垃圾桶里,因為有血跡垃圾要另外處理。醫院的垃圾箱也不是什么垃圾箱都可以。1997年開始實行垃圾容器登記制度,對容器生產廠家,以及產品質量進行評定,只有通過鑒定合格后才能正式生產和使用。
?
?
相關鏈接:
南京一山上被傾倒疑似危廢物 環保公安介入調查?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