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母親做的煎餅,讓他的行李超重30斤,臧先生卻因之走紅,“媽媽給我的煎餅,引起了漂泊在外廣大游子的共鳴!煎餅事小,但飽含著共同的思鄉情結。”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母親做30多斤煎餅讓乘機大叔行李超重感動眾人(圖)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7-02-07 13:07

      母親親手攤的煎餅讓臧先生夫婦幸福滿滿。

      母親做的煎餅,讓他的行李超重30斤,臧先生卻因之走紅,“媽媽給我的煎餅,引起了漂泊在外廣大游子的共鳴!煎餅事小,但飽含著共同的思鄉情結。”

      大年初六,在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一位帶著煎餅坐飛機超重的大叔爆紅網絡。

      原來,大叔的母親為他做了30多斤煎餅,導致他的行李超重。為了把填滿母愛的味道帶回成都,他把煎餅抱在手上,以一種從未有過的造型登機。

      這位大叔,名叫臧濤,在成都工作。在網絡世界里,人們都稱呼他為“煎餅大叔”。

      一夜之間,他在機場那略顯狼狽的圖片成為春節后最具溫情的符號。

      對于自己的突然走紅,臧濤除了意外,更多的是感慨,“媽媽給我的煎餅,引起了漂泊在外廣大游子的共鳴吧!煎餅事小,但飽含著大家共同的思鄉情結。”

      新網紅

      煎餅是媽媽的愛

      “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包煎餅帶上”

      這個春節返程,因為帶煎餅坐飛機超重,大叔臧濤走紅網絡,引發網友共鳴——有一種行囊叫做母愛。

      大年初六晚,臧濤與親人依依惜別后,從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出發前往棗莊,再乘坐高鐵輾轉到南京乘坐飛機返回成都。

      這一路,臧濤并不輕松。他的手里,他的肩上,行囊塞滿的是家鄉味道,更是沉甸甸的父母之愛。

      只見他手拉一行李箱,肩背一個和自己雙腿差不多長的迷彩包,再手提一箱雞蛋,這個身高一米八的山東漢子呼哧呼哧地來到了祿口國際機場,排隊等候著換取登機牌。

      “先生請問您帶了些什么,已經超重了。”正準備將行李箱和迷彩包托運的他,收到了這樣一條提示語。“怎么辦?”臧濤立馬把壓在背包最底下的煎餅拿了出來,一大摞的煎餅讓機場工作人員懵了,“這是什么餅子,怎么這么多?”工作人員驚呼。“老母親昨天給我烙的煎餅。”臧濤一邊整理,一邊笑呵呵地作答。

      他的行囊里,除了重達30多斤的煎餅,還有兩大袋蘿卜咸菜、一桶蘿卜丁咸菜、一大袋牛蒡茶和一大盒土雞蛋……

      “臨別時,我媽朝我的包里能裝多少就裝多少,滿滿都是母親的心意。”臧濤給機場工作人員解釋,還說“我的朋友早就預言這個包會超重,果然超了!”

      他告訴機場工作人員,這些煎餅是媽媽的愛,這一趟無論如何都要把這一包煎餅帶走。

      那一堆重重的煎餅感動了機場工作人員,對方向航空公司提出了申請,免收了超重的2.3公斤的行李費,還找了方便袋給他裝煎餅。

      整理了一番,“煎餅叔”提著10公斤的煎餅和雞蛋登機,其余行李全部托運了。

      這個小插曲,被行人拍攝上了網,于是新春網紅誕生了。

      念親思

      無法辜負的心意

      “行囊再重,我都得帶走”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維系臧濤和母親感情的,不是身上衣,而是年過七十的母親坐在柴火堆前一張一張攤開的煎餅。

      “每年過完年返程,母親總是樂于給外出的孩子準備各式家里的土特產,烙煎餅是必備的。”臧濤說,家里四姊妹,除了大哥留在父母親身邊,其他都在外立業成家。他自己在24年前到的成都,先當了22年兵,兩年前轉業到成都市錦江區一街道辦工作。

      常年在外的他,只有過年時才有機會回老家看望父母。而每次臨行前,母親都要為他準備滿滿的行囊,這都是臧濤無法辜負的心意。“總覺得對她有虧欠,行李再重我都得帶走,也算是我對母親感情的彌補。”

      實際上,早在大年初四,母親就和臧濤商量好烙煎餅的事。初五一大早,戴著毛線帽的母親就鉆進灶房旁用水泥磚搭起的小屋,坐在了直徑一尺八的鏊子前,嫻熟地攤起了煎餅……父親則在旁邊默默地抽著旱煙,盯著鏊子下的火勢,不時將身邊的莊稼稈子添加進爐中。

      三四個小時后,一百多張熱騰騰的煎餅出爐,母親又佝僂著身子,將煎餅一張張折疊成厚厚的扇形。那些烙得不漂亮的餅,有殘破或者特別厚實的,母親都細心挑選出來留給自己吃。

      臧濤回憶,初五串完門的他,一進家,父親就笑著說:“三兒,看都給你準備好了。”

      順著父親的指引,臧濤看到,一摞厚實的用白布包好的煎餅擺放在桌上。“三兒喜歡就給他多帶點。”站在身邊的母親提醒。

      臧先生的行囊裝滿了家鄉的味道。

      寄鄉愁

      難忘家鄉的味道

      “在成都,找不到我愛吃的煎餅”

      回成都后,臧濤把成摞的煎餅一個個揭開晾曬,整整一笸籮的煎餅,足夠一家人吃上一個月。

      2月6日傍晚,和往常一樣,下班后的臧濤停好車,快步走進成都某單位的家屬院。

      “是誰的煎餅超重30斤哦?”正準備走進一棟六層小樓時,鄰居的一聲善意的調侃讓臧濤停住了腳步。“不知道是誰哦,可能是煎餅大叔吧。”話畢,臧濤也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春節后正式上班的這兩天,臧濤已經習慣了來自同事和鄰居這樣的玩笑。他口中的“煎餅大叔”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對于自己的突然走紅,臧濤除了意外,更多的是感慨。“媽媽給我的煎餅,引起了漂泊在外廣大游子的共鳴吧!煎餅事小,但飽含著大家共同的思鄉情結。”

      臧濤和夫人趙芳都是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人,家鄉的煎餅是兩人的最愛。

      回成都后,臧濤擔心媽媽烙的煎餅變質,把成摞的煎餅一個個揭開晾曬。他算了一下,整整一笸籮的煎餅,足夠一家人吃上一個月。

      “在成都,幾乎找不到我愛吃的那種煎餅味道。雖然平常想吃煎餅也能在網上買到,但是大部分都是機器煎餅,沒有純手工煎餅的味道,還是母親烙的手工煎餅好吃。”臧濤說,他一頓能吃三四個煎餅。

      記者觀察到,只要一提到煎餅,臧濤立即眉飛色舞。

      他說,他吃著煎餅長大,忘不了家鄉的味道。為此,他還從家鄉買來一個烙煎餅的鏊子,重達七十余斤,平時被臧濤“藏”在家屬院的小庫房里。“想吃煎餅的時候就自己烙,以解鄉愁。”他說,一般就著大蔥蘸醬,或者蘿卜干榨菜吃。最好的是就著熱乎乎的青椒土豆絲,冷熱結合,口感更棒。

      走紅后,這位煎餅大叔的煎餅也迅速走俏。

      “我和妻子的同事都爭相想嘗嘗山東大煎餅的味道,老母親的煎餅送出去不少了。”臧濤說,不過,因為飲食習慣的不同,一些朋友或者同事吃不慣口感有點硬的煎餅。“有人還好奇地問我,‘你帶的那個紙’好吃嗎?”臧濤忍不住笑了起來。

      一方水土養一方兒女,盡管煎餅是臧濤夫婦的心頭好,但在成都“土生土長”的兒子卻不太感冒。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 攝影 雷遠東

    ?

    相關鏈接:

    外地游客都想嘗嘗這口 南市煎餅攤排起長隊
    韓國記者:不必驚訝在中國地攤買煎餅用手機支付
    3D打印: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煎餅”
    “賣煎餅果子”的夢想值得敬畏
    女子日本游學歸來賣煎餅果子 稱是大學時夢想

      

    相關鏈接:
    女子日本游學歸來賣煎餅果子 稱是大學時夢想
    “賣煎餅果子”的夢想值得敬畏
    3D打印: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煎餅”
    韓國記者:不必驚訝在中國地攤買煎餅用手機支付
    外地游客都想嘗嘗這口 南市煎餅攤排起長隊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作者:高辰] [編輯:金慧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