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
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習總書記希望上海解放思想,勇于擔當,敢為人先,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改革開放,引領創新驅動,不斷增強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聚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針對性強、方向性強、指導性強,不僅對于上海,同樣為全國各地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
創新居于新發展理念之首,處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要性無可比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發展提高到事關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對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引領創新成為時代最強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習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創新發展的重大意義,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明了方向。2016年,中國科技進步貢獻率上升到56.2%,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動能快速成長。實踐證明,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不能總是指望依賴他人的科技成果來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永遠跟在別人的后面亦步亦趨。我們沒有別的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我國科技整體能力持續提升,一些重要領域方向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前沿方向開始進入并行、領跑階段,但總體來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自主創新特別是原創力還不強,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加快創新發展,必須正視我們離世界科技強國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必須準確判斷科技突破方向,要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提升科學中心集中度和顯示度,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形成充滿活力的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當前,我國科技創新仍存在行政干預過多、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相關制度規章不夠合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順暢等問題,迫切要求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不斷完善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實現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深化制度創新,必須盡快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加快建立科技咨詢支撐行政決策的科技決策機制,加快推進重大科技決策制度化,完善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著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改革科技評價制度,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廣應用、轉移轉化。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基礎的是培育創新型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一切科技創新活動都離不開人。中國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極大調動和充分尊重廣大科技人員的創造精神,激勵他們爭當創新的推動者和實踐者,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自覺行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必須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借鑒運用國際通行、靈活有效的辦法,推動人才政策創新突破和細化落實,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廣東,又被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當好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的光榮使命。重任在肩,責任重大,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創新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解放思想勇擔當,敢為人先謀創新,不負重托、不辱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廣東貢獻!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