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3月17日電(記者謝云挺)連續3年治水,浙江境內的河湖水質變清了,魚蝦也多起來了。浙江目前正悄然進行治水的升級版——以興建生態廊道為載體,把沿途的特色村鎮、田園風光、文化遺跡等串聯起來,努力實現治水帶來生態、社會、經濟的綜合效益。
地處浙江中部的金華市各縣(市、區)近日已開始分段興建貫穿金華全境的浙中生態廊道。這條生態廊道,按照金華江的水系流向,東起源頭磐安縣,西至下游蘭溪市,全程350多公里。金華市副市長張偉亞說,通過挖掘沿線旅游資源,建設一批驛站、游船碼頭、廊亭、廊橋等設施,打造一條集生態保護、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綠色產業于一體的美麗經濟走廊。
2014年初,浙江在全省全面展開治水行動以來,收到顯著效果。目前,全省的黑臭河、垃圾河等問題基本消除。河面無漂浮物,水體透明度提高,讓百姓見證了小河凈、大河清。到2017年底,全省可提前3年完成國家“水十條”剿滅劣V類水質斷面任務。
生態廊道起源于國外的“綠道”概念。建立生態廊道是景觀生態規劃的重要方法,一般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進行規劃建設,主要由綠廊系統、慢行系統、服務設施系統、標識系統和交通銜接系統構成。
金華市把興建浙中生態廊道作為治水新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將防洪排澇、城鄉綠道、旅游產業等與水生態相關的系統性項目,融合在浙中生態廊道建設之中。目前,僅金華市區就規劃建設生態廊道項目54個,總投資逾200億元。
浙江錢塘江發源地的衢州市,圍繞“全域景區化”戰略,實行串珠成鏈的生態廊道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打響衢州“休閑游”“古城游”“鄉村游”品牌。衢州市市長徐文光說,干凈的河流既是獲得感又是生產力。衢州地表水達到一級水質,盤活“美水”給衢州人帶來了生態紅利。僅旅游業近年就呈現出爆發式增長。
在浙江各地興建生態廊道的同時,浙江林業部門協同配套推進珍貴彩色林帶建設。浙江省林科院副院長柳新紅說:“浙江綠意濃,但色彩不夠美。利用廊道+彩化,浙江大地會變得越來越美。”
?
?
?
相關鏈接:
兩會受權發布:政府工作報告
全國兩會少數民族代表委員茶話會在京舉行
新華社評論員:把握新方位,走好“下半程”——一論落實兩會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
習近平的“2017兩會全記錄”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