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多月以來,與甘肅河西走廊平行“相伴”的祁連山保護區開啟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生態治理。圖為整治后令人心曠神怡的張掖黑河濕地。馮志軍 攝
4個多月以來,與甘肅河西走廊平行“相伴”的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啟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生態治理。不僅是山區內大量的礦產企業被關停退出,長期截流發電的大小水電站被整改,山外民眾的生活區亦進行了不留死角的清洗。
去年底以來,祁連山生態之憂成為長期以“生態和發展并重”為施政重點的甘肅張掖難以回避的尷尬。尤其是今年以來,祁連山保護區連續被曝出存在無休止探礦采礦、截流發電、過度放牧、旅游開發項目未批先建等“生態遭破壞”現象,引發社會普遍關注。
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正在進行拆除的工廠。馮志軍 攝
近年來,作為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甘肅已將“環境保護”納入各級黨政官員的政績考核之中,但還是在去年底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中出了“問題”,尤其是在被譽為“冰源水庫”的祁連山保護區的“生態之憂”表現得更為明顯。
隨后,張掖官方對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環保問題中監管不到位、履職不盡力、負有領導責任的45名官員進行了問責處理,并展開大規模整改。4個多月來,數萬人參與的環境大整治促使大批礦產企業被關停退出,加之傳統游牧民下山定居,歷時40年開發和人為破壞的祁連山保護區迎來史上“最平靜的時期”。
整改后恢復生態水下泄的水電站。馮志軍 攝
“不要看河西走廊的民眾生活在平川地區,但真正的‘命脈’卻在祁連山里?!睆堃词形瘯浢湔f,雖然近年圍繞祁連山保護區和黑河濕地等對當地環境的整治從未停歇,但通過此次整改無疑更為徹底,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兒。
在此次生態環境保護整治過程中,重點目標是將造成祁連山千瘡百孔的大批礦產企業關停,恢復截流發電的水電站下泄生態水,以及引導長期“靠山吃山”的游牧民下山定居。此外,為杜絕大批自駕游人遺留的垃圾污染環境,祁連山保護區緩沖區內實施了“謝絕游覽觀光”。
“祁連山保護區遭長期開發和破壞,主要是人為造成的。”毛生武坦言,目前當地已對保護區內絕大部分整改項目進行了關停注銷,但部分受自然條件制約推進速度緩慢,一些仍在有效期內的建設項目關閉或退出難度較大。
毛生武表示,目前已申報甘肅省政府加快對部省級發證探采項目礦權協調辦理注銷手續,并研究相關退出辦法和政策支持力度。而對于祖輩生活在祁連山區的游牧民,將堅持“自愿原則”下山定居,“林區也適當需要有人活動,不然林區安全誰來保護?”
整改后恢復生態水下泄的水電站。馮志軍 攝
截至4月10日,祁連山保護區張掖段清查出的179項建設項目,除農業部中農發山丹馬場負責整改的8項外,該市負責整改的171項已完成整改140項,正在整改31項,整改率81.9%。其中,涉及探采礦、水電項目和水利設施、旅游和其它建設等項目。
除了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進行整改,張掖市還在自查和兩次“回頭看”新發現130個項目整改情況。在一系列嚴厲舉措促使祁連山區內“恢復平靜”外,山區外的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亦是此次生態環境保護整治的重點,民眾“感同身受”著這種巨變。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張掖市陳年垃圾、廢舊農膜、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等“老大難”問題和城區衛生死角、河道溝渠、公路鐵路沿線、農村房前屋后等重點區域的環境問題得到徹底整治,清運了大量垃圾,整理了大量“三堆”,拆除了大量“遮羞墻”,清理了廢舊農膜7000余噸。
曾經垃圾堆積的樹池、水渠、背街小巷變得干凈整潔了,曾經臭味彌漫的養殖區、垃圾場建起了符合環保要求的治污設施,曾經隨處可見的垃圾堆、廢舊地膜被集中回收處理了,沙荒腹地、黑河沿岸、工業園區、公路沿線等部位的陳年垃圾得到了徹底清理,農戶房前屋后衛生面貌明顯改觀。
“這次環境衛生大整治,是給老百姓干了一件大好事,感覺道路寬了、街道凈了、廢舊地膜不多見了,出來逛逛心里舒坦。”甘州區黨寨鎮黨寨村的一位居民說,這次整治,給我們的村莊“洗了個澡”,把三十年的老垢痂都洗掉了。
張掖市臨澤縣啟動農膜回收后,大批農民被引導主動收撿被隨意丟棄的農膜。馮志軍 攝
礦產企業關停退出是祁連山保護區生態恢復的治標之策,而轉變游牧民生產生活方式和資源開發利用模式的轉變則是治本之策。張掖市市長黃澤元透露,未來,將在操作層面上形成解決此問題的“組合拳”,鼓勵和引導民眾最大限度降低對自然的依賴,使當地生態自然恢復。
近日,一項總投資52.6億元人民幣的《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被提上日程,官方正對方案進一步修改完善。黃澤元表示,這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祁連山最大的項目,保護區也將進入“歷史上最平靜的時期”。
被譽為“冰源水庫”的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獨特的水源涵養林調蓄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與河西走廊的生態狀況密切相關。(完)
?
?
相關鏈接:
余彭年慈善基金會甘肅捐資獻愛 累計助困3萬余人?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