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她只做了一件事——
給200多個老人孤兒
一個溫暖的家
文昌光榮院院長“英媽”
韓文英(左一)在照顧癱瘓老人。
韓文英18歲到文昌市光榮院工作,一干就是29年,這個共產黨員用青春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感人的奉獻之歌。
“光榮院就是我的家!”韓文英端屎端尿、洗衣洗澡、喂飯煮藥……150多位老人含笑離世。院里收養的100多個孤兒們,在“母愛”的呵護下快樂成長。孩子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后回來看望韓文英,仍親切地叫她“英媽”。“令我牽腸掛肚的唯有老人和孩子。”韓文英在日記中寫道。她用點點滴滴行動詮釋了承諾,給他們一個溫馨的家。
南國都市報記者吳岳文文/圖
不解
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干
18歲到光榮院當護理員
4月25日,記者來到文昌市光榮院,院落綠樹成蔭,房舍干凈整潔,老人打牌聊天,孩子們樹下追逐……笑聲蕩漾,仿佛一個四世同堂的溫馨大家庭。
“韓文英在這里一呆就是29年,她所有的青春都獻給了這里的老人和孤兒。”同在文昌市光榮院工作的李大姐感慨萬千。
1986年,18歲的女孩韓文英來到文昌光榮院工作。當時光榮院條件簡陋、位置偏僻,全院僅有4名員工,而韓文英是唯一的女性。
當年,在家人和朋友看來,一個花季少女整天護理行動不便的老人,照料病殘孤兒,無論如何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當時很多人不理解。父母到處托人,好不容易在文昌縣城一家國營食品廠給我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可我不愿意離開光榮院,氣得父親要趕我出家門,母親罵我有病,就連朋友也說我是怪人。”韓文英說,但是,從第一天走進光榮院大門的那一刻,她的心就留給了那些需要幫助和照顧的老人和孩子。
1997年,光榮院遷至文城鎮文清大道。文英和同事在雜草叢生的房舍旁種上了龍眼、楊桃等果樹,開辟了菜園,還養了文昌雞。多年來,為了把這個“家”打理好,她操碎了心。
理解
丈夫多次求情“放她回家”
最后放棄生意協助她工作
2012年,文昌市光榮院老院長陳貽海退休,政府擬任命韓文英擔任院長。這在韓文英家引發了不小的“地震”——全家集體反對她擔任院長。
韓文英說,她丈夫韓力洪有自己的裝修公司,家里啥都不缺,就缺一個難得“回家”的女主人。“在丈夫看來,光榮院的領導就是一個責任重大、勞心勞力的苦差事,他多次找民政局的領導開‘后門’,要求放我回家。”韓文英告訴記者,當時,她的內心特別糾結,回想多年來,自己與家人聚少離多,很少盡一個媳婦、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心里十分愧疚。但是,“對于家庭而言,我更放心不下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他們更需要我。我是黨員,更要照顧好他們。”韓文英挑起了這副重擔。
在“吃”上,韓文英要求廚師根據季節以及老人、孩子需要,精心做每一餐,天天換口味;在“醫”上,每年對老人進行兩次體檢;在“住”上,每半個月拆洗一次被褥;在“樂”上,建了文化室、娛樂室,配備了電視機等。她的筆記本上,記錄了每位老人、孩子的生日。
“慢慢地丈夫也理解我了。”韓文英說,光榮院沒有男職工,女人又干不動重活,她就勸丈夫同自己一起照顧老人和孩子。扛不過軟磨硬泡,韓力洪轉讓了多年打拼的公司,到光榮院協助妻子。
感人
那些孤兒們長大成家后
回來看望仍喚她“英媽”
這些年,文昌市光榮院先后收養了100多個棄嬰和孤兒,許多孩子長大成人、結婚生子,回到院里看望韓文英,仍親切地叫她“英媽”。
院里的孩子大多患有嚴重疾病、治愈無望而被父母拋棄,韓文英從不嫌棄孩子們的身體缺陷。只要有一絲希望,她都不會放棄救治。
“幾年前,光榮院收養的黨福汝、黨福香、黨福日3位腦癱患兒,原來表情呆滯手腳不會動彈。韓文英每天幫助患兒進行康復訓練,如今3個孩子已經會站立了。”護理員李大姐說。
孤兒連魁帥原先是抱羅鎮一名五保老人收養,后來老人發現孩子全身長瘡流膿,老人沒有能力為孩子治療,便送到光榮院。護理員們為其敷藥都受不了難聞的味道甚至嘔吐。韓文英親自為孩子清洗全身瘡口、敷藥,還想方設法帶孩子四處問醫,孩子的病情最終好轉。
一名叫黨福生的女孩,從小腿腳殘疾,韓文英待她如親女兒,給她喂飯、洗澡、洗衣服、接送上學……“我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但光榮院就是我溫暖的家,英媽就是我的親媽媽。”黨福生告訴記者,她高中畢業后,選擇回到院里當保育員,照顧和她一樣的孩子。如今,黨福生已結婚生子,生活美滿。
感激
她說:兒子高考是大事
挽救老人生命更是大事
“對光榮院的老人來說,最缺的是親情。韓文英在光榮院29年,她與老人、孩子們一起過了29個春節。這個家真好!”說這話時,邢大爺十分感動。
2008年6月,潘汝桂老人因胃癌在海口住院治療,韓文英一直陪護在老人身邊,無暇顧及參加高考的兒子。結果兒子考試成績很不理想,丈夫責怪她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韓文英也深感對不起兒子。但她拉著兒子的手說:“你參加高考是家里的大事,但挽救老人的生命更是大事,媽媽只能對不起你了”。
兩年前,眼看就要過年了,院里的符名居老人突然生病,韓文英親自護送他去海口治療。整個春節,她沒有離開過老人一天,送飯送水、端屎倒尿,病房里的人都以為她是老人的女兒。直到符老泣不成聲地說:“是我這把老骨頭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她是我們光榮院的院長呀。”人們無不感動。“我真要有兒女,恐怕也沒有阿英好啊。要不是阿英對我悉心照顧,我哪能活到80多歲啊!”
發自肺腑感謝的何止符名居老人一個。84歲老人陳月華說:“我癱瘓在床10多年,阿英每天都給我喂水喂飯,換洗衣服、接屎端尿,真像親女兒!”
29年來,有150多名老人在光榮院安度晚年,最大的100歲,最小的78歲。
?
?
?
相關鏈接:
法定贍養義務不可放棄
八旬老人居無定所 法院判決六子女共擔贍養義務
海口:聚首重陽 記者用鏡頭記錄6個家庭的天倫之樂
農民工一年一次回家團聚 共享天倫之樂
?
?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