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車接送,自己騎著單車趕考,道路暢通無阻。與如今車水馬龍的趕考之路不同,今年38歲的海口市民黃子松19年前的趕考之路從容不迫。今昔對比,他不禁感慨,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高科技安檢、愛心送考,這些在我們那個年代是沒有的。”黃子松說。
“那時高中學生的校園生活基本是三點一線,教室、食堂、宿舍,大家學習的自覺性都很高。”黃子松回憶,他當時在海南中學就讀,周六休息完,周日很多同學都自發返校自學,那時學生的文化娛樂方式少,大家自主學習積極性都很高。
黃子松。
1998年,同樣是火紅的夏季,黃子松和成千上萬的考生共同邁進高考考場。“那時候高考并沒有像現在引起全社會關注,家里大人大多數像平常一樣該忙啥忙啥,沒有對考生特別關照。”黃子松說,或許正因為沒有太多關注,他考試并沒有多少壓力。“雖然平時住校,但因為考點在瓊山中學,我家就在附近,考試那幾天就在家休息。”黃子松說,考前一天,他睡得很香。第二天早上也是普通的早餐。
對于黃子松來說,趕考同樣是一個人的事兒。沒有父母車接車送,他每天騎著單車自己往返考場。路程稍遠的同學坐公交車或父母騎摩托車接送。
與如今安保森嚴的高考不同,黃子松騎自行車徑直進入考點,把車就停在考點里。“家長也可以進入考點的,但是不能進入考場。”
黃子松(二排左二)與高中宿舍同學畢業合影。
填報志愿在成績公布之前,因此黃子松和同學們只能估分填報志愿。黃子松填報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付出終有回報。不久,他順利收到北京一所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
今昔對比,黃子松最大的感慨就是“單車”身份的轉變。“社會發展真快,那時單車還是私人的,對很多人來說是日常必需的交通工具。如今卻有了共享單車,成了大家交通方式的一種補充。”
記者黃婷文/圖
?
相關鏈接:
海口:接到市民投訴后,12345熱線督辦 職能部門出手給小區“美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