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文做數據錄入。(警方供圖)
5月19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海南有5名民警被授予了“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海口市刑警支隊技術大隊DNA室主任王先文也位列其中。
干凈的衣服,溫和的眼神,沒有一絲刑警的逼人氣勢,還有那“地中海”發型,使他看起來更像是一位鄰家大叔,很難將他跟“偵探”一詞聯系起來。但是,在他的“學生”任珞眼中,“他工作時嚴謹仔細,什么線索都不會被他放過。”
“這些年,他一直堅守在海口市公安局的刑偵一線,憑借他過硬的刑事技術,破獲了一大批大案要案。他的頭發也是因為長期待在DNA實驗室這種高輻射的地方而掉的,他真正詮釋了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內涵。”王先文的上司,海口市刑警支隊副支隊長楊平這樣評價王先文。
尋找殺人真兇
線索:竹席上的汗漬
武器:縝密的思維
2013年,海口市白坡里一出租屋發生一起入室搶劫殺人案,一個婦女和一個兩歲的孩子被害。警方初步勘探中,發現嫌疑人具備一定的反偵查素質,并沒有在作案過程中留下證據。
白坡里母子被殺案發生在白天,犯罪分子的殺人手段又比較血腥,當時王先文剛剛做父親,看到這種場面心中不免悲傷,所以對這個案子記憶深刻。據當時參與辦案的民警介紹,剛到現場探查的時候,大家都沒有發現什么有價值的線索。后來王先文提出,“海南天氣炎熱,現場又有打斗痕跡,嫌疑人有可能流汗。”順著這個思路辦案人員通過還原現場嫌疑人的活動軌跡,在廚房地面及床上竹席處發現兩處疑似汗漬,同時在大門處發現嫌疑人藏匿的菜刀。
之后,王先文第一時間將物證帶回實驗室進行檢驗,結果那把菜刀刀柄和那兩滴汗漬均檢出同一男性DNA分型(已排除被害家庭男性家庭成員)。王先文在分型之后的第一時間將其錄入DNA數據庫,很可惜,并沒有前科人員數據與之匹配。
雖然獲得DNA,但是沒有抓到犯罪嫌疑人令王先文很苦惱,他很想盡快為那對母子“報仇”。后來,他考慮到現場種種跡象,推斷這是入室盜竊殺人案,嫌疑人在白坡里附近。
順著這個思路,專案組開展了大量排查工作。五天后,海口警方鎖定了犯罪嫌疑人陳某。
當嫌疑人陳某雙手被拷住時,他很驚訝,“我是一個大學生,不可能去做偷盜殺人的勾當,你們一定是搞錯了!”
“犯罪現場那么血腥,但沒找到任何屬于犯罪嫌疑人的東西,我們都沒想到,還可以通過天氣推測犯罪嫌疑人可能流汗。”王先文的同事說,像床單上有汗漬這樣的推斷,很少人能夠想到,而汗漬更容易被忽略。
王先文正在做實驗。(警方供圖)
手表里找出DNA
線索:一個手表帶
武器:逆向思維
在同事眼中,王先文就是犯罪嫌疑人的“知己”,他總能猜到犯罪嫌疑人的想法,并通過這想法迅速找到犯罪證據。
去年, 海口市龍華區民生路某高檔小區發生一起特大入室盜竊案,業主損失財物價值達近千萬人民幣。
接報后,王先文與同事們對案發現場進行了全面、細致地勘驗。沒有可疑足跡、沒有可疑指紋,從室外到室內、從臥室到客廳,辦案民警搜遍了每一處角落,都沒有任何發現,這給痕跡物證的提取增加了很大困難。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王先文提出,“既然是來偷盜的,一定會翻很多物品,我們應該排查所有犯罪嫌疑人可能翻到的物品。”
“當時,我們不知道王先文要做什么,畢竟現場所有的物品上連個指紋也沒有,難不成還能提取出DNA?”一位辦案人員說,當時他認為王先文這次排查肯定沒有收獲。
可是,王先文對嫌疑人多處接觸或翻動過的物品表面使用脫落細胞粘取器進行了粘取,并從表箱旁的表撐子表面殘留印痕處檢出一混合型DNA分型。之后經過反復排列、核對,成功拆分出一完整男性DNA分型。
隨后,警方將數據錄入全國公安機關DNA數據庫后即刻比中海口前科人員王某,同時串并多起入室盜竊案。案件的快速破獲為事主挽回了全部損失。
對此,王先文解釋說,他猜測犯罪嫌疑人有可能在盜竊過程中身體接觸到某些物品而遺留DNA,雖然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不大,但他應該試試,否則這起案件極有可能變成積案,而事主的損失也將難以挽回。
找回被拐小孩
線索:丟失兒童DNA數據庫
武器:為民排憂解難
去年,一對在海口市做運輸生意的夫妻,來到刑警支隊報案,他們的孩子已經被拐20年,他們也尋找了20年。
這次,他們是看到海南省公安廳聯合媒體發布的“關于打擊和宣傳有關失蹤兒童的大量信息”的報道后,抱著最后一絲希望來的。
1996年6月12日,蔡某和傅某夫婦倆4歲的兒子蔡某某在廣西省北海市南珠市場附近被人拐走。二十年來蔡氏夫婦跑遍了大半個中國,想盡了各種方法、花盡了一生積蓄卻沒有找到孩子。
了解案情后,王先文將蔡某夫婦倆DNA數據錄入全國公安機關查找被拐賣/失蹤兒童信息系統進行比對,結果未比中任何信息。為了尋找更多線索,數據隨之轉錄入全國公安機關DNA數據庫應用系統,結果比中深圳DNA數據庫違法人員黃某寶。隨后,專案組在深圳警方的配合下找到黃某寶,王先文將其血樣進行DNA檢驗復核,確認了黃某寶就是20年前蔡某夫婦被拐走的兒子蔡某某。
團聚后蔡家父子給王先文及專案組成員贈送了十六字錦旗:“尋回丟失兒童,為民排憂解難;人民的好警察,社會的正能量”。
面對這面錦旗,王先文并沒有那么高興,他覺得,“雖然運用DNA技術使蔡某一家團圓,但是還有更多的人需要幫助,我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人。”
王先文獲得“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榮譽稱號。(警方供圖)
學習是破案的基礎
目的:更好的破案
武器:持之以恒的態度
十三年的警察生涯中,王先文得過不少榮譽,也從一名新手成長為海口市的DNA刑偵技術專家。
王先文認為最新的科技手段對偵查破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醫學知識每五年就會更新一次,所以,他必須要不斷地學習才能進步。
為了精益求精,王先文在工作之余,還會看外文書籍充電。“我記得,剛成立DNA實驗室的時候,就只有我一個人。很多儀器我都不熟悉,上面連一句中文都沒有,我就知道我要去好好學習了。不然,如果儀器出點問題,我可能都不知道怎么處理。”王先文告訴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現在對DNA技術的運用和創新,他的團隊已經處于國內前沿。
近13年,王先文共受理案件6000余起。并且在工作之余還撰寫了數篇論文,其中《接觸性檢材“502”熏顯后手印細胞DNA提取方法的應用研究》于2015年底發表在了國內頂級期刊司法部的《法醫學雜志》上。
見習記者潘睿
(海口網6月1日訊)
?
相關鏈接:
未來可能利用DNA挑對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