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洋科技資源與創新能力基礎良好
海口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異軍崛起
海口因海而生、依海而興,近年來,以海洋生物和海洋裝備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海口市海洋和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芳介紹:“海口發展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有自己獨特的資源、生態和區位優勢。而且,全市聚集了我國熱帶海洋保護、資源利用與開發的海洋科技人員和多樣化的科技創新與公共服務平臺,海口市海洋科技資源與創新能力基礎良好。”
那么,海口 市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未來發展又將有哪些機遇和挑戰呢?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自主研發能力提升
海口市海洋生物產業開發始于20世紀80年代,近年來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海洋有益微生物制品、美容化妝品、海洋生物醫用材料等方面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全市現有生物技術企業已達到15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50多家。
同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口桂林洋生物產業集聚區、海口藥谷生物產業集聚區等產業集聚區的布局建設,圍繞我市“兩地一中心”發展戰略,重點扶持與海南豐富的海洋資源、熱帶資源、一流的生態環境質量等相關的生物制藥產業、海洋工程產業、環境保護產業,產業發展初步集聚。
“當前,我市海洋生物產業已形成了以海洋有益微生物、海洋藥物和海洋功能食品為主體,以海洋新材料與活性物質提取為輔的海洋生物產業體系。”陳芳說,熱帶海水養殖微生態制劑、熱帶作物微生態制劑、熱帶生物醫用材料和功能產品發展迅速,取得了熱帶土著芽孢桿菌制劑、熱帶土著乳酸菌制劑、藥用海水螺旋藻膠囊、深海魚油等一批獨具特色的熱帶海洋生物產品,建成全國最大的熱帶有益微生物菌種庫和產業化基地。
不僅如此,全市加快以海洋生物為主的海洋經濟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認定海南省海洋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省海洋生物農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南省多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家海洋生物和海洋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以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代表的技術創新體系。
國家和省發展戰略?為產業發展帶來機遇
當前,我市海洋生物產業仍處在初級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產業集群,海洋裝備和海水淡化還處在起步階段,三個產業總產值占海洋經濟總量的比例不到3%;過10億元的生物技術企業明顯匱乏,缺乏具有影響力的龍頭大項目;海洋生物醫藥發展方面獲得重大突破,但成果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尚需時日……
別看海口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面臨著不少問題,但面臨更多的是發展機遇。以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為基礎的現代生物產業,對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人口與健康、食物、能源、生態、環境等問題具有重大作用。
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的提速,“海澄文”一體化框架的建立、泛珠三角經濟合作、泛北部灣經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正式設立,這將促進海口與周邊市縣、海口與泛珠三角經濟體和泛北部灣經濟體間、海口與東盟各國之間開展更深入的合作,極大促進雙邊和多邊的海洋產業物質、文化和技術的交流。另外,瓊州跨海通道建設也已提上日程,將會加強海南與大陸之間的經濟聯系,為海口市海洋生物和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腹地和縱深。
同時,國家“十三五”規劃提出“堅持陸海統籌,壯大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海南省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海洋強省等戰略部署。因此,國家和省都將加大在海口市海洋領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海口市的海洋資源和生態優勢,將海口打造成為國際旅游天堂、北部灣、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生態后花園”、我國領土的南疆門戶,都為海口市海洋生物和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繁榮和發展帶來了重要契機。
記者羅津
(海口網6月2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南10所學校獲評海洋意識教育基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