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爭當志愿先鋒 傳遞椰城溫暖
志愿者在鳳翔公園開展撿拾垃圾等志愿服務。 記者 黃一冰 攝
海口網6月15日消息(記者 陳麗園)一個城市是否文明與溫暖,在于人們的素質,也在于城市中擁有志愿者的數量。在海口,志愿者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重要力量之一,因為他們,讓海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氛圍更加濃厚,讓海口更加充滿溫情和暖意。
愛心行動、公益服務、文明交通……志愿者用熱情和愛心,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貢獻著力量,用行動溫暖著椰城。“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志愿服務人人可為,處處可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在互助友愛的氛圍下,這已成為很多市民的共識。在公園廣場、在社區,在大街小巷,志愿者隨處可見,他們已成為海口文明的一道風景,志愿服務已成為海口一張靚麗的名片。
志愿者到幼兒園給孩子們講故事。記者 黃一冰 攝
A 用愛心譜寫椰城志愿贊歌
市民自發報名當志愿者送考、志愿者給考生和家長送水、志愿者接過公益的接力棒,以“綠豆湯媽媽”李香的名義繼續送綠豆湯……高考雖然結束了,但是高考期間一個個“暖心”的助考小故事卻依然感動著我們。9年來年年出現在海口市一中考點的“綠豆湯媽媽”李香,第一次因病缺席,不能來到現場給考生送綠豆湯。令大家感動的是,她的姐妹和曾經接過綠豆湯的考生,接過公益的接力棒,以她的名義,繼續把綠豆湯送下去,讓愛不缺席。
一份延續9年的愛心,沒有因為主人公的病倒而擱淺,反而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份愛心行動中來。“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李妹說,很多人看到新聞報道后,被“綠豆湯媽媽”的故事感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一開始隊伍成立時,只有她們幾個人,如今,這個隊伍已經有20多個志愿者,一起參與公益活動。“綠豆湯媽媽”李香患病后仍堅持做公益,去敬老院幫助老人、疏導交通、義務到社區清除衛生死角……她如同一盞明燈,照亮城市的每個角落,讓每個人感受到了城市的溫馨與溫度,也影響著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志愿團隊做公益活動。
這樣讓人感動的故事,在海口不勝枚舉,凡人善舉層出不窮,全國文明家庭李朵家庭、龍華區社區干部盤麗芬入選“中國好人榜”,涌現了優秀村干部洪慶芝、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李連觀等一批先進典型。市民感受到了先進典型事例、志愿服務帶來的溫暖,同時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堅定不移地走上志愿服務道路。
交通勸導、扶弱幫困、進社區開展便民利民活動……自從加入老陶義工社以后,李燕紅已參加不少的志愿服務活動。她說,當一座城市充滿著愛心氛圍的時候,自己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做一點好事,奉獻愛心。這就是志愿的力量,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志愿者們耐心、細致、有效的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帶動了身邊的市民,也提升了城市居民參與文明創建的熱情。
志愿者在秀英區長天路清理垃圾和雜草。 記者 張洋 攝
B 暖流涌動處處傳遞正能量
3月5日,是全國第54個學雷鋒紀念日,對于海口而言,更是一個“志愿服務+”的日子,這一天,我市迎來了首個全民公益日。在海口騎樓老街舉行了2017年“益起向善·全民公益”活動,在活動現場,一股來自社會各界的正能量積聚了起來,“公益海口”集市區設立的22個服務區,為市民提供至少30項服務。
在海口街頭巷尾,時時刻刻能看見志愿者的身影。各公益企業和志愿服務組織開展義診、義剪、電器維修、心理咨詢、法律咨詢、走訪慰問等便民服務活動。在交通路口,總會聽到一句“您好,麻煩稍等一下,不要闖紅燈”;在街頭的志愿服務站,會看到居民排著隊給志愿者理發師免費理發;在敬老院,有一群穿著藍色馬甲的志愿者幫忙清潔衛生……他們通過自己的方式向周圍傳遞著文明正能量。
“我們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盡一點微薄之力,能夠幫助到別人,自己也很滿足,很有成就感,今后希望更多人加入進來,大家一起繼續努力,讓海口變得更有溫度。”海南義工互助協會會長杜江在2006年成立該協會,他從事公益事業近20年。每年都會組織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參與血液抽樣,還組織志愿者參與獻血,最大的一次獻血是組織過百人的隊伍;為貧困學生進行募捐解決上學困難問題,為了幫助白沙貧困學子圓大學夢,他和伙伴們冒著暴雨在泥濘的山路上徒步50多公里;臺風期間,無所畏懼,帶著志愿者開展抗風救災活動……這些年來,他和伙伴們在做公益的過程中,他感受到了近年來海口的志愿者隊伍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從萌芽到成熟,茁壯成長,成為城市文明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對于海口市民來說,志愿服務精神早已深入人心。美麗宜居的椰城,處處可見志愿者的身影,他們走進街道、社區、背街小巷、居民家中,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溫暖著城市的各個角落,傳遞著志愿服務精神。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志愿服務隊指導市民學習急救知識。記者 張洋 攝
C 常態化發展打造志愿品牌
“停車時請不要軋到斑馬線。”在南沙路與海德路十字路口,文明疏導交通志愿者陳月瓊面帶微笑,不斷提醒著路人。海南義工互助協會、老陶義工社、海南義家親義工服務中心等志愿服務團體定期在交通早晚高峰,在全市建成區的89個主要交通路口,以“交警+志愿者”的模式,常態化開展文明交通勸導活動,以實際行動帶動更多的群眾自覺參與文明城市創建。
除了常態化開展文明交通疏導志愿服務,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共青團海口市委等部門在全市范圍內常態化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的志愿服務活動;春節期間,一杯熱姜茶,一個指引,志愿服務情暖回家路;高考期間,將一瓶瓶礦泉水,一杯杯綠豆湯送到考生和家長手中,“全民公益·愛心助考”志愿服務活動已是常態化品牌活動。“海口是一座因愛而溫暖、因奉獻而美麗的城市。”市民張女士的女兒今年高考,在陪考的這幾天,看到忙碌的志愿者們,一幕幕令人感動和溫暖的場景,她覺得,海口變得越來越溫暖。
海南工商職業學院的志愿者為瓊府實驗學校學生們上禁毒教育課。記者 張洋 攝
為進一步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制度化、專業化,市委、市政府重視志愿服務工作,積極促進志愿服務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品牌化、信息化。我市提出并全面實施志愿服務的“五個一”模式,出臺《海口市志愿服務培訓規劃(2017—2020)》《海口市星級志愿者評定與激勵回饋暫行辦法》和《志愿者手冊》,起草《海口市志愿服務條例》,著力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通過人大立法,確立每年3月的第一個周日為“全民公益日”。通過持續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引領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長效化,打造了一批影響大的志愿服務項目品牌,逐漸形成了全民參與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
如今,志愿服務在我市蔚然成風,遍地開花。鄭興杰、“海口市媽媽訓教團”、玉沙社區等先后被評為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市青年志愿者協會榮獲首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等多項榮譽;我市被中國志愿服務聯合會確定為第三批“志愿之城”試點城市,并在“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座談會”上做經驗介紹……
目前,全市各類注冊志愿者團隊3203支,實名注冊志愿者26萬人,志愿服務總時長超713萬小時。志愿服務已經成為海口一張靚麗的名片。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