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大力發展海洋生物產業,圖為京潤珍珠工人在生產珍珠保健品。 本報記者 羅津攝
海大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羅素蘭指導學生研究海洋藥物。 本報記者羅津 攝
海口地理位置重要,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
海口是北部灣城市群、泛珠三角經濟圈、瓊州海峽經濟帶中心城市。
海口擁有豐富的熱帶濱海旅游資源,適宜開展一系列海上旅游活動。 本報記者 羅津攝
如今在海口生產的無人智能救援船,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本報記者 羅津攝
海口港灣數量較多,為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海上交通基礎和發展空間。 本報記者張俊其 攝
作為我省海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增長極、海洋經濟重點發展區的龍頭,海口不僅是北部灣城市群、泛珠三角經濟圈、瓊州海峽經濟帶的中心城市,同時還是中國南海海上交通的咽喉、國家南海戰略的大后方和補給基地,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
近年來,海口制定了完善的涉海規劃和扶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海洋裝備產業和熱帶海洋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2016年全市海洋產業總產值298.7億元、同比增長19.43%……連日來,記者走訪海洋部門和相關企業,與大家一起了解海口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A
海洋資源豐富獨具特色
海口海洋生物多樣性高,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為發展我國南海海洋裝備和熱帶海洋生物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了最重要的原料和材料基礎。
“地處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時間較長,海口適宜多種魚、蝦、貝及藻類棲息繁衍,經濟價值巨大。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種類繁多,密度極高,為海洋生物養殖提供了豐富的餌料,為海洋生物制藥、海洋產品加工提供了豐富的原料。”海南大學熱帶生物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熱帶海洋生物醫藥新藥研發技術平臺負責人羅素蘭表示。
據統計,海口灣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達5.28×106?ind/m3,共有34屬87種;浮游動物生物量年均114.6?mg/m3、共47種,潮下帶底棲生物有54種。主要海洋經濟魚類包括鯔、馬鮫魚、金線魚、石斑魚等100余種;蝦蟹類有墨吉對蝦、鋸緣青蟹等;頭足類與貝類有烏賊、墨魚、泥蚶、牡蠣等;大型藻類主要為長莖蕨藻、麒麟菜、馬尾藻等;傳統藥用海洋生物有海蛇、海馬、海龍、海參、海膽、海星、海兔等。
除了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全市海島和港灣數量也較多,為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了重要的海上交通基礎和發展空間。海口管轄海域內共有海島15個,3個為有居民海島;自西向東分布著諸多天然港灣,如金沙灣、新海港、西海岸、秀英港、海口灣、東海岸、東寨港等。其中,海口港為海南交通樞紐和客貨集散中心,是中國大陸沿海港口到東南亞各地通航貿易船舶的必經之港,素有“瓊州門戶”之稱。
海口港口岸線資源豐富,從西到東可分為馬村岸段、盈濱-天尾岸段、海口灣岸段等多個岸段。馬村岸段10米等深線在離岸1500米-1700米;盈濱-天尾岸段港灣開闊,對巨型船舶泊穩條件較好,適宜建深水港;海口灣的穩泊條件好,可建設大型港口。
同時,全市熱帶風情濱海旅游資源豐富。“海口具有陽光、沙灘、海水、綠色、空氣等五大現代旅游要素,是一座洋溢著熱帶海濱風光、海島都市風情的生態旅游城市。”市海洋和漁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芳說,海口大部分海岸坡度平緩,岸線開闊連綿,沙細潔白,海水清澈,常年風浪平靜,適宜開展海上旅游活動,目前建有金沙灣濱海風景區、西海岸海濱風景區等幾大濱海旅游區。
B
海洋生物全產業鏈完善
“十二五”至今,海口海洋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速達15.71%,初步形成了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洋高端裝備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漁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務業等產業。
“我們已獲得22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2項是納米珍珠粉,能將珍珠粉生產成平均粒徑為100至200納米的超微珍珠粉,讓消化吸收率大幅提升。”海南京潤珍珠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才廣說,今3月,公司“珍珠美容養顏漢方”項目獲評海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據了解,自1994年在海口建廠以來,該公司引進國際一流的生產設備,利用生物科技領域的最新技術,通過與國內重點高等院校合作,自主研制開發了不少保健食品和中藥飲片。李才廣告訴記者:“近10年來,公司年均以40%的增長速度成長。到2020年,預計實現終端銷售約40億元,稅收達到2000萬元。”
除了京潤珍珠,近年來,依托海南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發達的海水養殖業、高質量的海產品加工技術和明顯的區位優勢,海口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和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產業,如今擁有海洋生物相關企業657家,其中海洋功能食品企業277家、海洋生物醫藥企業225家、海洋微生物企業86家。初步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新興海洋生物產業集群,與流通、加工、出口和與之相關配套的飼料生產、高端裝備、漁用藥物、運輸業、服務業等構成了中國最完善、最具優勢的新興熱帶海洋生物產業全產業鏈。
“同時,海洋生物企業應用精深加工技術,已開發出珍珠面膜、深海魚油、海水改良生態制劑等一批高科技含量的海洋化妝品、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態制劑等產品。”陳芳介紹,其中熱帶土著有益微生物資源開發和生產、珍珠粉保健品開發等項目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
此外,熱帶海洋生物苗種繁育和環境友好型健康養殖模式蓬勃發展,夯實了熱帶海洋生物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原料基礎。糙海參、花刺參、珊瑚等名優特新品種的人工育苗與養殖技術取得重要突破,居國內領先水平或國際領先水平。
C
著眼海洋高端裝備產業
不僅海洋生物企業,海口還結合海域功能定位、宏觀戰略布局和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確定海洋經濟發展重點方向為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等優勢產業。其中,海洋高端裝備產業布局于海口國家級新區、馬村港臨港工業區等產業園區。
當前,海口乃至海南海洋裝備產業尚處起步階段,但始終著眼南海深遠海開發,向國際領先水平邁進,為智慧南海建設和熱帶濱海旅游業、海水淡化業、深水網箱養殖業的可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陳芳告訴記者:“隨著全球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裝備制造業需求量不斷上升,近十年來,我國海洋工程制造業穩步發展,海南、海口海洋裝備產業將朝著產品國際化、多樣化和批量化的發展格局邁進。”
以海南大學信息學院人工智能團隊為技術支撐的海南今海新天無人船科技公司,生產的無人智能船、無人機等均達到國際先進以上水平。“我們的無人智能船已在國內銷售,浙江臺州環境監測部門就購買了兩艘,用于環境監測。因為我們的船操控平臺先進,可采9個參數,這是國內其他同行做不到的。”該公司負責人張育博士告訴記者。
此外,中電科海信院中試的岸基信息裝備系統、錨泊浮臺裝備信息系統、島礁裝備信息系統、岸站裝備信息系統、綜合試驗船裝備信息系統、水下監測裝備系統等一系列高端海洋裝備中,部分為世界首創。
高端裝備材料研發方面,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在深海礦產裝備鋼結構、海洋漁業鋼結構、海洋工程配套裝備、耐海洋氣候鋼材及防護技術、海水海砂混凝土組合結構等相關海洋裝備材料研發、材料性能檢驗等領域擁有多項國際領先水平成果;通過與泰鋼深度合作,海南百年福旦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001特種鋼可完全替代進口,其直插管技術為國際首創。
在海洋旅游業方面,中船重工海南飛船公司生產的地效翼船與通透式潛水器已完成總裝和初試,其中,地效翼船將廣泛用于島際交通、城際交通,通透式潛水器將為海底觀光注入新神器。
短評
主動創新發展?扛起使命擔當
為實現“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推動海洋產業集聚發展、優化發展,打造海南經濟新的增長極”目標,近來海口努力探索實踐,選擇具有特色的海洋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以重大項目為抓手,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和產業孵化集聚創新,打響海洋生物產業和海洋裝備產業兩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品牌。
我市主動作為,得到了國家認可:6月2日,海口成功入圍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好成績沒有讓海口停下腳步,接下來,我市將支持海洋企業創新創業、擴大規模,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品,構筑先進產業體系,促進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形成結構、速度、質量、效益協調統一的良性發展格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海口主動扛起使命擔當,為經濟創新發展增添了“藍色引擎”、為人民謀求了福祉,這必然增加城市幸福感,助力海口加快建設國際化濱江濱海花園城市。
(羅津)
鏈接
江蘇形成三級聯網?海域動態監管系統
近年來,江蘇著力推動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政策,海域使用權抵押融資近200億元,為沿海開發創建了重要的融資平臺;在全國率先打通海域管理"神經末梢",建成省級及省“兩沙”辦、沿海3個市級和15個縣(市、區)海域動態監管中心,率先推進了無人機監視監測,形成三級聯網運行的海、陸、空立體監管的海域動態監管系統。
南通:全面推開陸海統籌改革
南通是全國唯一的海域綜合管理試點市,在通州灣示范區、呂四中心漁港,陸海統籌改革全面推開。陸海統籌改革,使得南通陸海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南通陸海土地管理創新方案納入省節約集約用地“雙提升”計劃獲國土部批準,陸海統籌發展土地利用規劃獲省政府批準,陸海空間置換、同一鄉鎮村莊建設用地布局調整、占補平衡等改革試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鹽城:拓寬用海項目融資渠道
鹽城加大海域管理創新力度,制定出臺《風電項目申請審批指南》等海域審批程序,擴大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比例,提高用海項目建設效率。在全省率先推行海域使用權價值評估和海域使用權抵押貸款,把海域使用權這一“死資產”變成“活資本”,拓寬用海項目的融資渠道。
鹽城創新海域資源市場化配置,推進以招拍掛為主要方式的海域使用權市場化配置工作。目前,40%以上的養殖用海項目都已以招標拍賣的形式對外出讓,招標拍賣的貝類護養項目用海海域使用金高達921元/公頃(海域使用金標準75元/公頃),是標準海域使用金的12.3倍。
連云港:用海類型納入動態監管
連云港利用無人機、虛擬現實、仿真等新技術,實現了海域使用的動態、立體直觀性表達,將全市所有用海類型納入全方位、立體動態監管,全國首個國家海域無人機監管應用基地也就在連云港。
近年來,連云港創新監管手段,率先建立連云港特色的市、縣、鄉三級聯動的海域使用動態監視監測系統,在全國率先引進海域監管無人機、海域監控指揮車,建成國內領先的海洋三維立體綜合監管平臺。
記者羅津
(海口網6月16日訊)
?
?
相關鏈接:
好消息!海口入圍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
海南將啟動海洋經濟調查工作 力爭7月前完成清查
劉賜貴:以海洋經濟為紐帶 共譜島嶼經濟合作新篇章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房建孟:準備在2020年前推出10至20個海洋經濟示范區
海口做大做強海洋經濟 添彩城市更新建設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