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火山石,黑黝黝的,摸上去有些粗糙,被艷陽炙烤,似乎還帶著火山熔巖的余溫。瓊北地區的眾多火山古村鎮,承載著火山文明,人來人往,只留下淡淡足跡。
       
     您當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火山石生活器具:開啟海南火山文化的一扇窗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7-06-19 09:21

    火山秤砣

      編者按

      火山石,黑黝黝的,摸上去有些粗糙,被艷陽炙烤,似乎還帶著火山熔巖的余溫。瓊北地區的眾多火山古村鎮,承載著火山文明,人來人往,只留下淡淡足跡。瓊北火山地區被稱作羊山地區,這里被火山石覆蓋,訴說著海南的石器文明,在海口石山火山群周邊方圓千里之內,還有上千個完全用火山石壘筑成的“火山村”。

      歲月流轉,因為失去了實用價值,用火山石打造的生產生活用具大多已找不到蹤跡,海口經濟學院高永南老師窮十余年之功,將它們搜羅、整理,在學校博物館集中展示,成為外界了解火山文化的一扇窗口。

      海南石雕文化藝術源遠流長,種類繁多,石門、石狗、石井,不一而足,從事研究者也不乏其人,而高永南這些年收集的火山石秤砣就有上百個,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火山石鎖、火山石硯、火山石牌。

      民俗專家鐘捷東認為,海南火山文化包括“歲時民俗”“崇拜與信仰”“故園人文”“人生禮儀”“風味小吃”“工藝與養殖”“鄉土風物”和“火山民居”八大類,高永南收藏的火山石秤砣、石鎖等民間生活用品,屬鄉土風物一類。

      用腳步丈量古村,為火山石擦去灰塵,收獲的是沉甸甸的歷史厚重感,同樣,也是一份寶貴的民間歷史文化遺產。

      追溯過往,與老一輩生活有著萬縷關聯的火山石生活用具,更是沉寂多年,鮮有人問津。“它們就像久別的朋友,帶給我無盡欣喜。”海口經濟學院博物館負責人高永南說。

      在博物館內,還有一處火山石硯專題展柜,20余方火山硯臺,在這里靜訴過往。

      高永南打趣地說,“方”字不夠準確,因為其中還有兩個圓形火山石硯臺,但它倆不叫圓硯,有個怪名叫“辟雍硯”。

      作為文房四寶,石硯出現得最早,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便用石頭研磨顏料,描繪圖案。魏晉南北朝時期,圓形硯供磨墨的硯堂開始興起,其周邊出現凹槽墨池,人們名之“辟雍硯”。

      《禮記王制》載:“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高永南解釋道,古時候學校或明堂建在四面環水的圓形島上,而此類硯臺與之形似而得名。北京故宮內立于圓池島上的正方形攢頂重檐殿堂,正是清代所想象復原的周天子講學的明堂建筑,匾額題“辟雍”。

      所以,辟雍,是文人墨客神往的殿堂,辟雍硯與其朝夕陪伴,時時激勵學海行舟。

      “火山石辟雍硯,三足形態,直徑16厘米,高6厘米,硯堂直徑11.5厘米,四周凹槽寬1厘米,深0.6厘米。硯底足間鑿內外雙圈裝飾。整硯造型厚重、古樸、端莊。”在辟雍硯一旁,有詳細的介紹。

      “每收集一件海南舊時物件,我都要仔細比量,并用文字記錄著。”高永南說,相比于材質高貴、刻制精湛的硯臺,海南火山石硯或許并不出眾,但它的古樸厚重,卻受到海南民間文化人的喜愛。

      火山石鎖

      火山石鎖

      有人說,在海南,每個火山古村,每塊火山石,都記載著海南文化記憶與生活方式,是海南本土文化的瑰寶和歷史見證。

      火山石鎖便是其中之一,若不是特別介紹,真不知石鎖還曾風光無限。

      高永南說,由于塊頭大,火山石鎖被放置在博物館一條長廊上,很多師生參觀后都很好奇,甚至想舉起來操練一把。

      “這些石鎖,多數是走村時,從當地村民手里交換而來的,也有少部分是前些年在古玩市場低價買來的。”高永南說,火山石鎖,顧名思義,石鎖材質為石,形狀若鎖(老式銅鎖),石料就地取材,海口地區的石鎖通常是用火山石打制而成。

      石鎖源起可追溯到唐代,科舉制度中,專為選拔武官而設的武科,始于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當時,射箭、馬槍、舉重、負重等是武科考試的主要內容,舉重最初是要求雙手舉起關閉城門用的栓門石,此后,才設計打制出便于握舉的石鎖、石墩。

      “這里的石鎖,最輕的只有2公斤,最重的達到50公斤。”高永南說,從袖珍石鎖到大力士才能舉起來的石鎖,在海南,可能很難再找到大小規格如此齊全的火山石鎖。

      相傳,石鎖是古時軍營將士練功的工具,后來,民間將其演變成一項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體的傳統競技項目。石鎖舉法分為抓舉和擺舉兩種,還有擲、接等花式玩法。重量較輕的石鎖以花式表演為主,表演時,石鎖上下翻飛,表演者剛柔并濟,給觀看者帶來樂趣。

      “這個重達17公斤的火山石鎖,狀若拳擊手套,渾圓,光滑,它是粵省‘道光壬午科(1822年)中式第三十九名武舉勞開明’(瓊山永興儒云村人)兒時練功用的。”高永南說,在探訪古村時,得到了這件石鎖。

      一直致力于鄉土文物收集研究的鐘捷東,前幾年就受邀去過海經院博物館,很佩服高永南老師的行動:“作為一個外地人,能將海南民俗文化、草根文化傳承下去,從挖掘、整理到布展是一個系統而又繁瑣的過程,他用一己之力和并不寬裕的經濟條件,通過走村等方式收集到這么多塊被埋沒的民俗老物件,非常難得。”

      鐘捷東說,火山石鎖是清末民初大戶人家看家護院的法寶,因海盜、土匪在那一時期較為猖獗,所以石鎖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樣是由于磨損斷裂問題,通常它們是一兩代人的習武用具。

      火山石秤砣

      在博物館繼續參觀,上百個火山石秤砣躍然眼前,一個形狀矮圓的火山石秤砣,造型可愛,像個窩窩頭,肩部渾圓,打磨得非常規整,無任何缺損。“這么多秤砣,都是在哪里收集的?”訪者不禁發問。

      “古玩市場有啊,看到一個,就收一個。當然了,有些秤砣,也是在古村里找到的。”高永南說。

      前些年,高永南在附近古村的一戶農家歇腳,看到他家門旮旯里有個灰蒙蒙的石頭物件,拿起一看是個秤砣,火山石質,與常見的鐵秤砣形制相似。高永南十分喜歡,與農戶商量購入了秤砣。

      仔細端詳,這個秤砣橢圓狀,無棱角,從下往上分三級遞次縮小,中部掐腰,紐部稍扁平,有繩孔。“從磨損風化程度看,應該至少有幾百年歷史了。”高永南說。

      去年8月,高永南在西線高速路附近的一處村落尋訪古井古碑,在空曠破舊的院落外又發現一個大秤砣,也是火山石材質,主體器形狀如啞鈴,中間打制四條旋紋。“緣分,總是在不經意間。”高永南笑著說。

      在很多人看來,火山石秤砣并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而高永南認為,這些被遺忘的生活用具,正是組成海南火山文化的重要部分。

      鐘捷東說,高永南老師收藏火山器具,歷史資料少之又少,但通過海南社會環境、民俗習慣可以大致推斷出,它們多數來自于瓊北地區,從風化及使用程度上來看,它們在清末民初使用較為廣泛,例如用火山石制成的秤砣,在長年累月的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風化變輕的現象,一旦變輕,它就失去了“稱量”的價值。

      海南省博物館南海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李釗認為,海經院博物館收藏展出的瓊北地區火山石生產生活用具種類豐富,數量龐大,地域特征明顯,令人震撼。他建議海經院博物館面向社會開放,繼續挖掘海南民俗文化。對于上百種火山石生活用具,可一一標明其“來自哪里”“傳統作用”,讓人們在見到實物后,能馬上圖文對應,便能起到更好的普及效果。

      火山石牌

      “跟火山石牌的淵源,要從走村時發現的一件寶貝說起。”高永南說。

      2010年,高永南到訪海口云龍鎮儒林村,跟著村民的腳步,在一處老宅傾圮的山墻亂石中,找到一塊打制規整的火山石牌。

      高永南回憶,這塊火山石牌高27厘米,寬22厘米,上下有供拼裝榫頭,與棄置村口草叢的咸豐三年牌坊匾額上部正中凹槽榫卯契合,其上另有石坊凹槽相接固定,兩面分別鐫刻楷體“旨”“恩”兩字。

      “臨走時,我告訴帶路的村民,要收藏保護好石牌,一旦將來修復牌坊,它可派大用場。”高永南說。

      不久后,與之相類似的火山石牌又與熱愛火山文化的高永南“相遇”。石牌四周裝飾著兩條邊框,背面呈倭角長方形,鐫刻正楷“恩”“榮”兩字。

      高永南將這塊火山石牌留了下來,“這塊圣旨牌,鑲嵌在牌坊的坊額之上,價值不言而喻。”高永南說。

      牌坊,中國古代一種門架式的建筑物,一般用木、磚、石等材料建成,上有題刻、紋飾。海口地區的牌坊清一色地使用火山石材,相對于內地同類建筑,顯得簡潔大方、凝重粗獷。

      “這道圣旨牌所屬哪座牌,坐落何地,已經無從查找,但它問世的年代大致清楚,”高永南說,幾年前在海口遵譚鎮涌潭村,看到一座近年修復的乾隆丙子年(1756年)“貞壽坊”,跟自己收藏的圣旨牌大小、材質、正面紋飾、字刻幾乎一致,經推斷應該出自同一時代、同一書家、同一刻工。

      “每座牌坊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因歷史原因,它們大多已隱去光輝,期待有一天,這塊圣旨牌所屬牌坊得以修復,我將毫不遲疑璧還,幫它找到最好歸宿。”高永南說。

      海南民俗專家蒙樂生稱,通過小小石頭器具,能夠看出海南地區經濟文化發展變遷的歷史,喚起人們的鄉愁記憶。火山石,這些造物留下的或紅或黑或灰長著蜂窩眼兒的堅硬石頭,被人們壘了圍墻,鋪了村道,筑了堂屋,還做成了石槽、石碾、石磨、石盆碗等,構筑了一個火山石的世界;因此,高永南收集海南人以火山石制作的生活用具,意義非凡。

      高永南在羊山地區玉符村

      高永南:用腳步丈量海南古村

      文海南日報記者郭暢

      “這些年,我都是先乘公共汽車到各鄉鎮,再步行探訪古村,記得有一次,一天內走了25公里。”高永南說,探訪海南村坊文化遺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雖已年逾花甲,但會繼續走下去。

      說到“海南走村行”,高永南臉上露出些許凝重的神色。他感慨道,古村,深藏在中華大地的褶皺里,它們是中國歷史文明最深的根,每一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書,應該認真翻閱。

      海南地區的古村落,星羅棋布,歷史文化遺存依稀可見。一雙運動鞋、一部相機、一冊筆記本,2007年起,高永南踏上了尋訪之旅。“雖曾被瓢潑大雨淋成落湯雞,被毒日頭曬得多次中暑,磨壞了幾十雙鞋,卻收獲了寶貴財富。”他說。

      逢放寒暑假,高永南經常會去學生宿舍樓下撿一些還能穿的衣褲,卻又舍得長期花錢收藏海南民俗物件,看似矛盾,其實不然。“收藏的樂趣,與錢無關。”他說。

      “記得以前在海口長流鎮一古村破敗的大宅院避雨時,與幾個歇工閑坐的中老年人聊天,不經意在所坐門房的一角發現一個筆架,上面滿是泥土,使勁刮去塵垢,筆架露出清晰的雞翅紋理,做工考究。當時一心想買回來,哪知當家人大方地說‘拿走吧’,我一邊說‘謝謝’,一邊悄悄留下50元錢。”高永南說。

      2012年11月,在海口經濟學院科研項目的資助下,高永南將“海南走村行”的故事匯集成書,取名為《回望鄉紳》。

      翻閱此書,施茶亭故事、倘村吳氏與“南極增輝”匾、靈山訪古、儒林村的學舍牌坊、攀丹古村尋記,圖文并茂,上百個古村故事,仿佛是一場穿越時光的旅行。

      永茂嶺是海口羊山地區火山群中唯一的熔巖錐,因坡度平緩狀如盾牌覆蓋,學名叫盾形火山錐。在永茂嶺北側山麓臺地,坐落著林木蒼翠、景致幽靜的千年古村——儒林村。

      “儒林村,我去過多次,還在那里結識了朋友,每次到訪,都有新收獲。”高永南說,村民熱情帶路,讓他感到了濃濃暖意。

      第二次到訪時,高永南沿著永茂嶺的緩坡下行數百米,走到村東的丁字路口,發現荊棘中一塊斷成三截的節孝坊坊楣石匾,高永南上前清除遮掩物,鐫刻精美的“萬古流芳”四個大字及上下款識全部顯露出來。它們在此“沉睡”,自己能力有限,唯有按下快門,并用文字記錄方式,見證它們的存在。

      在儒林村的古祠,所有柱、樑、部、梆、筒等構件均用火山石預制、拼裝,堪稱“石屋”。高永南在海口鄉下行走多年,這樣的老建筑,還是頭一次見到。

      探訪古村,往往都是以村民口述為基礎,高永南記錄下碎片化的資料后,通過查考《瓊臺志》《瓊州府志》《瓊山縣志》等地方志,尋找較為準確的答案,數年下來,他說自己也成了研究海南歷史文化的“半個專家”。

    ?

    相關鏈接:

    走進三卿村 探訪火山石世界
    洪義乾:繼續依托“互聯網+農業” 打好火山石斛這張牌
    打造海南美麗鄉村新景點 海口秀英區火山石塢民宿開業
    探訪火山口下的古村落 用火山石堆砌而成

    ?

    相關鏈接:
    探訪火山口下的古村落 用火山石堆砌而成
    打造海南美麗鄉村新景點 海口秀英區火山石塢民宿開業
    洪義乾:繼續依托“互聯網+農業” 打好火山石斛這張牌
    走進三卿村 探訪火山石世界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郭暢] [編輯:馮韋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