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垃圾分類 造福子孫后代
“垃圾分一分,資源不浪費,環境美十分,利國又利民”垃圾分類不僅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生工程”,更是文明城市建設的標志。近兩年紅城湖國際廣場小區在垃圾分類倡導工作中一直走在前沿,讓“綠色、低碳、環保”的觀念深入業主心中,使社區居民能夠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實踐中來。
府城街道辦主任黃誠說:“垃圾分類已經倡導了很多年,我們身邊的很多垃圾桶也分成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大類。然而在很大程度上,這些垃圾桶并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人們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不管什么垃圾都扔到一起,這不僅是對環境的污染,更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正確處置垃圾,將會給我們帶來一大筆巨大財富,也將造福我們的子孫后代。”
不起眼的生活垃圾,承載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等諸多期待。數據顯示,廚余垃圾的含水量達70%,根據我國現有的垃圾焚燒技術會產生大量垃圾焚燒不徹底的情況,處理成本也會相應增加。同時,如果垃圾分類制度不完善,大量可再生資源也將會白白浪費掉。紅城湖國際廣場小區著眼于引導社區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小區內放置了多個垃圾分類箱,小區入口處還建起了垃圾分類回收站。“我們會利用自己所學和手頭的資源,不定期地開展一些有關垃圾分類的處理宣傳,通過相關視頻、優秀文章、微電影等,使垃圾分類更具影響力,使社區居民真正做到垃圾分類齊參與。”紅城湖國際廣場小區佳園物業總經理高松說。
紅城湖國際廣場小區業主季明閣說:“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增強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和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現在我們都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垃圾分類做起來還是蠻簡單的,只要稍微注意一點就可以了。每個樓道口都有標識清晰的垃圾桶,倒垃圾也很方便。看到家門口的環境一天天地變好,我們感覺生活在這個社區很幸福。”
目前,垃圾分類得到紅城湖國際廣場小區業主大力支持,生活垃圾量減少了三分之一。業主張女士說:“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現在我們都會將家里的舊紙箱、廢書籍、玻璃瓶、塑料制品等可回收物品拿到垃圾分類回收站,在那里工作人員會給我們貼上二維碼,然后根據重量積分,積分達到一定值我們就能兌換電話充值卡及生活用品。我們小區的好多孩子也是經常跟著大人們一起去垃圾分類回收站送垃圾,綠色環保意識從娃娃抓起,真是不錯。”
見習記者白鵬
(海口網6月21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的司機看過來!紅城湖路與環湖路交會處新開一個紅綠燈路口?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