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浙江大學舉行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現場播放的視頻里,不僅有畢業生代表和教師代表,最后更是出現了食堂廚師、宿管員、保安等后勤工作人員代表。他們受邀在大屏幕上說了一些很日常的話語,比如“要記得按時吃飯”“注意身體,多多鍛煉”“常回來看看”等,讓很多畢業生流下眼淚。
大學四年,誰照顧學生最多?除了父母、老師,大概要數食堂大叔等后勤保障人員了。民以食為天,學生每天見食堂大叔的次數,比自己的父母、某些老師還要多。每天上下午最后一節課,饑腸轆轆之際,學生的心早就從課堂飛到了食堂,想食堂大叔了。可見,“保胃”工作一點也不遜于“補腦”。大學畢業典禮,校長講完高大上的“最后一課”,給食堂大叔露個臉,上一堂接地氣的感恩課,才算完美。
數年前,香港大學授予一位名叫袁蘇妹的75歲老太太“榮譽院士”稱號,以表彰她“對高等教育界作出獨特的貢獻”。她既沒有學術論文也不會講課,“獨特的貢獻”在哪?因為她在香港大學做飯掃地,從22歲干到73歲,從青春姑娘干到老太太,把學校當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悄悄地為生病的學生煎涼茶,為熬夜的學生煲雞湯。其實她早就退休,還常到食堂調配一種受到師生們歡迎的番茄醬。
食堂大叔登上大學畢業典禮、做飯掃地阿姨獲“榮譽院士”稱號昭示,每個崗位都可以做得精彩,每個舞臺都可以創造輝煌。無論干什么工作,只要秉持一顆平常心,踏踏實實做好事,老老實實做好人,哪怕默默無聞,一樣是受人敬重的成功人生。對于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來說,這也是一種感恩教育、人生教育。讓大家懂得,無論在學校,還是進入社會,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尊重、感激每一位照顧過自己、幫助過自己的人,無論他們是父母、老師、同學、朋友,還是食堂大叔、宿管阿姨,抑或素不相識的人。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感恩是一個“動詞”,需要行動來證明。畢業典禮上的感恩教育告訴畢業生們,無論將來在什么工作崗位、身處怎樣的社會地位,都要重視身邊的人,樂于為他們服務,為他們謀福利,“達則兼濟天下”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情懷與抱負。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