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25年含辛茹苦,25年桃李滿園,三尺臺前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歲月如刀鋒,催人老。曾經年輕俊俏的小姑娘,如今變成背影佝僂的老奶奶,但她仍然像一棵開花的老樹,不忘初心得始終。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75歲潘玉蓮25年免費教學:送出2000名孩子 本身是低保戶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7-07-10 09:04

      潘玉蓮正在為學生們上課。資料照片

      25年含辛茹苦,25年桃李滿園,三尺臺前存日月,一支粉筆寫春秋。

      歲月如刀鋒,催人老。曾經年輕俊俏的小姑娘,如今變成背影佝僂的老奶奶,但她仍然像一棵開花的老樹,不忘初心得始終。

      她叫潘玉蓮,她和“愛心小課堂”的故事傳頌天山南北。

      小課堂成為她的“天命”

      1992年,“知天命”的潘玉蓮從西藏回到新疆,在歷經了半生的滄桑和奔波后,最終回到了故鄉疏勒縣。像是迎來了一次新生,她的人生從50歲翻開了新的一頁……

      父母雙亡,丈夫離世,歸來后的潘玉蓮一無所有,只能和唯一的兒子相依為命。

      上世紀90年代的南疆,很多少數民族小孩不會說漢語。潘玉蓮出生于一個多民族家庭,父親是漢族,母親是維吾爾族,從小精通雙語,是當地受人尊敬的“翻譯通”。

      由于家長下班晚,很多小孩放學后在街上跑來跑去、打鬧玩耍。看到后,潘玉蓮主動請纓接鄰居家的小孩放學,路上就教他們幾句簡單的漢語。

      和孩子們在一起,潘玉蓮的一顆心也愈發天真、柔軟。她下了個決心:干脆辦個小課堂。

      小課堂其實就是家庭簡易“小學棚”:狹小的房間,昏暗的燈光,一塊小黑板,幾張破桌椅,學生數個,老師一位。

      這是個愛心小課堂,不收取任何費用,孩子肯來就行。街坊鄰里知道后很開心,想著孩子放學后終于有人管了。可淘氣的孩子哪里愿意來呢?在學校待了一天,放學后只顧著瘋玩。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前來上課的孩子寥寥數人。但潘玉蓮并沒有氣餒,每天仍然認真備課、講課。

      她是一個“神通”的人,從一開始教漢語,到后來教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她一人全包。

      她是一個有語言天賦的人,讀書時學過俄語、英語,在西藏的6年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藏語,工作后又當過維漢雙語翻譯。

      她教孩子自有一套妙法。上課前,潘玉蓮手里都會先拿一面五星紅旗,讓他們齊唱國歌;她時常為孩子們講中國的歷史,讓孩子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她要求每個孩子必須掌握漢語的同時,還要會簡單的英語。“給好心,不給好臉”,這是潘玉蓮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孩子們當天要是完不成作業,再晚她也會陪著。

      酒香不怕巷子深。時間一長,來潘玉蓮小課堂的孩子成績得到了明顯提升,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小課堂逐漸變成了大課堂,26平方米的小房間裝不下,就挪到屋外的大空地上教,最多的時候坐著上百名學生。

      一顆心全撲在孩子們身上

      小課堂設在家里,可家里卻不止潘玉蓮一人,還有兒子、兒媳、孫女。“家里兩間房,中間隔一道墻。娃娃們在那個屋讀唐詩,在這個屋就啥事干不了,到頭來我都會背了。”潘玉蓮一家住的是土坯屋,兒子潘三虎打趣地抱怨道,“娃娃們的瑯瑯讀書聲震得屋頂都直掉土渣子。”

      有一次,兒媳在家里嘟囔了一句:“自己的孫女在外頭上補習班一個月都要五六百塊錢。咱一個月收50塊錢不過分吧?”兒媳的話潘玉蓮聽出來了,她心里也清楚有很多家長都愿意交學費,但她都拒絕了。

      “都是街坊鄰里、鄉里鄉親的,從一開始就是免費的小課堂,況且,我做這個也花不了什么錢。”潘玉蓮說“花不了什么錢”時滿臉輕松,其實她在“騙人”。

      潘玉蓮是低保戶,平常一家人就啃冷饃、嚼硬馕,每個月的低保金除了維持生活開支,剩下的錢基本上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錢都去哪兒了呢?新鉛筆、新本子、教輔資料、獎勵用的小紅花、課前給孩子燒的花茶水……這些都是她精心準備的小禮物。錢不夠用時,她就拖著患有舊疾的老腿,步行幾公里去撿破爛瓶子賣。

      1998年,烏魯木齊的一家單位想聘請潘玉蓮教授俄語。當時,兒子也在烏魯木齊打工,潘玉蓮在猶豫中就答應了。可沒過多久,孩子們紛紛打來電話,“潘奶奶你去哪里了?”“你家里怎么沒有人?”“我們好想你啊!”……聽到孩子們的聲音,潘玉蓮再次猶豫了,一邊是時常牽掛的孩子,一邊是寶貴的工作機會,該如何選擇?

      潘玉蓮最終當然選擇了前者。從那以后,潘玉蓮再也沒離開過孩子們。在她心中,這群少數民族娃娃是她下半輩子的精神寄托。她的一顆心,全撲在孩子們身上。

      6年前的一天,做工的潘三虎在裝窗戶時不慎滑落摔倒,心肌梗塞引發腦梗塞,從此癱瘓在床。那一天,潘玉蓮的天黑了。

      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兩邊都是心頭肉,潘玉蓮一邊往醫院跑照顧兒子,一邊仍不忘給孩子上課。她不愿看到愛心小課堂停辦,她心里舍不得那群娃娃。兩頭跑的潘玉蓮不能時刻陪伴在兒子身邊。有一次,當她匆忙趕回醫院時,竟然發現兒子從床上摔了下來,把她心疼壞了。

      雪上加霜,面對千瘡百孔的家,不堪重負的兒媳拋下6歲的孩子選擇了離開。從此,一家三代,三個人過日子。

      妻子離去,自身癱瘓在床,潘三虎徹底絕望了,他甚至一度將這一切的不幸怪罪到母親身上,怪罪到愛心小課堂。“這些年,你全部心思都在課堂上,你為家做過什么!為我做過什么!”一次,情緒激動的潘三虎把家里的鍋碗瓢盆砸得稀巴爛。

      這位老人,一生磕磕碰碰,生活早已將她打磨成一位堅強的女子。她這棵老樹累了,但是并沒有因此倒下,只因心中對孩子牽掛的火種從未熄滅。

      一雙雙小手拉著她的大手

      在潘玉蓮心中,孩子們像一個個“小寶貝”;在孩子們心中,潘玉蓮像個“老寶貝”,幫她掃衛生,給她揉肩膀,逗她開心。

      7年前的一個下午,潘玉蓮像往常一樣,坐在教室門口等孩子們來上課。腳步聲、歡笑聲、細語聲,遠處一群孩子手背在后面向潘玉蓮走來。孩子們走到她面前,齊刷刷地從背后掏出一朵朵小花,“潘媽媽,母親節快樂,祝您健康長壽!”

      那是潘玉蓮過的第一個母親節,她愣住了,一句話也說不出口。多年后,潘玉蓮仍然珍藏著這個特別的禮物,床頭一個小盒子里裝的正是孩子們當時送她的鮮花,如今已然變成了干花瓣,“這是我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

      吾拉音木·卡德爾從小是孤兒,潘玉蓮像媽媽一樣照顧他長大。有一次,潘玉蓮出車禍了,粉碎性骨折。住院沒幾天,潘玉蓮不顧醫生勸阻要回家,吾拉音木就天天背著她去醫院治療。

      為啥不住院?老人家沒錢,但家長們都愿意幫著出醫藥費。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潘玉蓮心里放心不下孩子們。住院時孩子們來看她,她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到床邊背課文,背好了她才心安。醫生、護士見此場景納悶兒地問道:“這老人家是你們什么人啊?”孩子、家長們齊刷刷地說:“她是我們的親人!”

      回家后的潘玉蓮,上午去醫院治療,下午趕回小課堂。那段時間,她打著石膏的腿搭在椅子上,手里揮舞著粉筆,扯著嗓子為孩子們上課。

      25年彈指一揮間,從愛心小課堂走出的孩子已經超過2000名,他們中絕大多數是維吾爾族,有的已經參加工作,有的正在上大學,有的考上了內高班……一到節日假期,就有東南西北的人來看望潘玉蓮,他們都是潘玉蓮曾經教過的孩子。

      潘玉蓮的大手牽著一雙雙小手,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孩子們;一雙雙小手也拉著潘玉蓮的大手,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圍在潘玉蓮身邊。

      她像一棵開花的老樹

      1999年,由于潘玉蓮人緣好,社區聘請她擔任居民小組長。除了照顧學生、兒子、孫女以外,她又扛了一份責任。

      居民熱依汗姑·亞森下崗后,開了個小商店,獨自拉扯著兩個孩子。去年6月,全家賴以生存的小商店遭竊。熱依汗姑絕望地坐在商店門口哭泣,當時,潘玉蓮正從外面撿廢品歸來,見此情景,急忙上前詢問。

      “天塌不下來,辦法總會有的。”天近黃昏,這位矮小的老太太撂下一句話,拖著疲憊的步伐走了。第二天,老太太再次敲響熱依汗姑家的門,手里攥著一摞皺巴巴的錢,“我的錢不多,這2000塊錢你先拿著用。”看著潘玉蓮真誠的眼睛,熱依汗姑感動的淚珠一個勁地往下掉。

      愛心小課堂越辦越火,各方都給予了很大幫助。2012年,當地黨委、政府專門從社區騰出一間教室,供孩子們上課。在愛心小課堂搬新家前,潘玉蓮在新教室打掃衛生,她佝僂著背掃地,眼淚一滴滴地落在地上,嘴角卻掛不住地笑。孩子們終于有了像樣的教室,她多年的心愿如今了結了。

      孩子家長、左鄰右舍也經常變著法子幫助潘玉蓮,在她生病時輪流排班照顧她,平日里也給她送去關心。

      在潘玉蓮簡陋的家里,有一張她珍藏多年的素描畫,畫中是一位貌美的女子,濃濃的眉毛,大大的眼睛,清秀的臉龐,烏黑的辮子,那是年輕時候的潘玉蓮。

      不知夕陽紅了多少度,年輕時俊俏的臉龐如今布滿皺紋,像刀刻一般清晰。75歲的潘玉蓮經常撫摸這幅素描,盯著看許久,眼睛里有淚花閃爍。她說,自己無數次想起年輕時的模樣,想起年輕時的夢想和情懷。但當她一想到孩子們純真的臉龐時,揚起的嘴角如花兒般燦爛。

      75歲的潘玉蓮像一棵開花的老樹,任風雨劃出一道道裂痕,任歲月留下一圈圈年輪,她和她的小課堂一直佇立在那里。

    ?

    ?

    相關鏈接:

    低保戶新上大學生1年補助1萬?鄭州教育局:虛假信息
    人大畢業生遇變故成低保戶 稱自己精神有些不正常
    海口"菜籃子"推出"一元菜"長效機制 低保戶每月菜錢節省一半
    向低保戶伸手的民政所長栽了

    ?

    相關鏈接:
    向低保戶伸手的民政所長栽了
    人大畢業生遇變故成低保戶 稱自己精神有些不正常
    低保戶新上大學生1年補助1萬?鄭州教育局:虛假信息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唐云云] [編輯:胡愷睿]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