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國內短租平臺紛紛切入旅游、美食、購物等附加服務,但這部分業務仍處于初級階段。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創造消費場景,打造“住宿+”模式
借助共享經濟潮流,以住宿為核心的短租擁有了更多玩法。本身就接近旅游群體的短租平臺跨界旅游是自然之選。尤其是在80、90后群體多元化的住宿需求下,占據旅游關鍵環節的住宿顯然具備更多與消費相關的想象空間。
據了解,目前北京城市中心景區周邊的每日人均消費為375元,但在城市周邊景區每日人均消費只有100元,而二者消費差距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游客是否住宿。螞蟻短租CEO申志強甚至表示,在北京周邊旅游發展較好區域,住宿一晚的消費水平至少提升三倍以上。由此不難得知,消費場景的創建對旅游消費至關重要,而住宿正是創造消費場景的溫床之一。
“住宿是旅游的重要環節,可能旅游期間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住宿上,游客的活動半徑也是圍繞住宿來的。現在短租的產品交易規模還遠遠比不上那些OTA,但卻會存在來自OTA的競爭。”旅游行業專家、前易觀分析師朱正煜表示,“因此,對于短租來說不一定要與OTA搶用戶,而是從目前的用戶中來拓展消費的場景,讓用戶來了之后,不單單去消費住宿服務,還更多需要體驗一些個性化、有當地特色的產品。不論是從業務拓展的延展性和用戶本身體驗來說,增加旅游產品其實就是圍繞住宿打造‘住宿+’的形態。”
短租業務單一,產業鏈越長,收益才越大
目前,螞蟻短租正在踐行“住宿+旅游”模式。“我們希望可以把個人民宿和民宿品牌進行整合。”螞蟻短租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接下來,旅游扮演的角色會越來越重要。我們陸續會推出產品包,規劃旅游路線,同時我們還會把周邊的住宿產品也打包進來,游客去之后照著玩就可以。”據介紹,之前螞蟻短租的主要經營范圍為城市短租,而接下來的重點將放在鄉村民宿。而愛彼迎方面也表示,希望為旅行者們提供整個旅行體驗,而不僅限于住宿。
“如果只是做短租,那么業務相對會比較單一。做生態圈黏性越足,綜合效益越多,效益點、收益點也會更多,產業鏈越長,收益越大。”中國未來研究會旅游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表示。
在建設旅游生態同時,各短租平臺也不忘借助全域旅游的東風,進一步拓展消費場景。日前,途家與三亞市政府簽署了“全域旅游合作協議”,將通過GBC模式(政府-專業機構-用戶)提供標準化的非標住宿管理。途家方面稱,圍繞“住”落實布局后,將得以讓客人留下來、慢下來,借體驗住宿產品、獲得旅行體驗、購買當地風物等方式,提升三亞旅游體驗經濟,推進全域旅游。
搶奪房東資源,決定未來誰能成為獨角獸
然而,平臺僅依靠旅游在短租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顯然是不夠的。在房源成為焦點資源的背景下,如何留住房東便成為問題,這也是短租平臺生態建設不可回避的問題。Rented.com創始人Andrew McConnell甚至預測,房東資源未來將是平臺能否成為市場獨角獸的決定因素。
據公開資料,目前途家有45萬套房源,螞蟻短租有30萬套房源,小豬有20萬套房源。雖然數量龐大,但據《中國景區民宿市場研究報告2017》統計,為了提高民宿的利用率和曝光率,43.6%的景區民宿房東會選擇4-6個線上平臺進行產品投放。另從平均投放平臺數量來看,整體線上平臺平均投放數量為3.7。這也就意味著,房東往往會選擇多平臺投放,并非單個平臺的獨占資源。
在業內人士看來,房源意味著掌控力,而這也是短租平臺實現規模化的重要因素。“當短租平臺抓住房源時,對這個市場的掌控力就會變強。同時平臺也要做流量,這也是成長的關鍵。因此核心還是在于怎么樣能夠把用戶和房東的體驗做得更好,讓房東不僅依靠房租獲得收入,也通過其他渠道獲得收入。”朱正煜表示,“同時還要把房東服務做好,讓他們在租房活動中更加便捷省心。留住房東,為用戶打造不同的體驗場景。”因此,把對房東的體驗做好,成為各平臺不約而同的選擇。
短租行業標準仍未出臺,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在途家2017年戰略發布會上,途家CEO羅軍系統闡述了公司關于經營者、置業者的戰略。一方面,途家提供給經營者的App將打通8個平臺的房屋庫存共享、疏通流量環節。并為個人閑置房源推出了包括保潔等功能的管家產品。另一方面,途家還將通過運營培訓、安全顧問、收益管理和服務支持幫助從業者,并強化與開發商的合作。“共享經濟最需要的是資源包括資本。大家在現階段就是要搶資源、搶資本。”螞蟻短租也針對房東推出了房東成長體系、房東圈、房東微店等產品,而為房東提供保險也成為短租平臺的普遍做法。
盡管各家都在鉚足勁抓住房東資源,但對房東和房客來說,短租市場依然存在風險。業內不少意見指出,目前短租行業標準仍未出臺,監管彈性較大,消防安全、衛生安全等問題也亟待解決。2016年12月,一位房東控訴短租住戶損壞自家房屋的事件引發了各方高度關注,而類似的房東受損案例近來也是層出不窮,不斷為各大短租平臺敲響警鐘。據了解,為解決信用問題,Airbnb近日被曝將收購一家背景調查公司,為平臺信用體系作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