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內蒙古的生態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內蒙古各族群眾的生存和發展,也關系到華北、東北、西北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要努力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所指出的。近年來,內蒙古把生態環境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依托國家政策,不斷完善區域生態體制、機制建設,為綠水青山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在錫林郭勒盟生態委員會的專家聯席會議上,這份年產值2.4億元的礦產開發項目,因為環保部門投了反對票,最終被否決。對于一個地級市的財政來說,2.4億,并不是小數目。
錫林郭勒盟生態保護委員會副主任烏日根說,項目在渾善達克沙地的北緣帶,也就是在我們生態紅線的范圍內,所以項目呢,按照我們紅線管理辦法,它不允許在這個范圍開采。
烏日根所說的生態紅線,是錫林郭勒盟2015年開始,為環境保護劃出的一條“高壓線”,范圍囊括了整個錫盟國土面積的75%。如此嚴格的保護制度,是因為有著深刻的教訓。
錫林郭勒盟國土局副局長李莘說,2003年的時候,我們全盟僅僅有131個礦權,到2011年達到一個頂峰,達到了680個礦權。這么多的礦權對于我們錫盟的生態和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煤炭、礦石吃香的那幾年,錫林郭勒成了當時內蒙古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但近幾年隨著煤炭價格的下跌,錫林郭勒的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而與此同時,多年的“吃煤”挖礦,也讓人們嘗到了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苦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