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是無情的,有時也是難以避免和有效預測的,但如果疏散和救援得當得法,有準備有預案有執行力,便可以有效地減少傷亡和損失。在這方面,一些城市和景區的做法令人欣慰。
據新華社報道,8月12日,甘肅白銀市景泰縣黃河石林景區因暴雨引發山洪,致296名游客滯留景區。災情發生后,景泰縣委、縣政府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民政、水務、農牧、武警等部門單位都趕赴現場,與景區一道開展救援工作。被困游客全部被安全轉移,沒有人員傷亡。
進入汛期以來,全國不少地方都遭遇了大到暴雨,山洪、塌方,甚至泥石流頻頻造訪一些旅游景區和地質復雜地區,這給廣大游客的生命和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脅,如何及時有效疏散和撤離游客,給相關部門和景區帶來了嚴峻考驗。
災害是無情的,有時也是難以避免和有效預測的,但如果疏散和救援得當得法,有準備有預案有執行力,便可以有效地減少傷亡和損失。在這方面,一些城市和景區的做法令人欣慰。比如,此次九寨溝地震后,令人動容的眾多畫面中,有一個場景是一面面導游旗舉了起來,導游們在最短的時間內聚齊各自的成員并穩定住大家的情緒,緊張有序地撤離;因受強降雨影響,北京市日前關閉184處景區,并提示市民避免前往山區、河道等危險地帶,注意防范山洪泥石流等災害,等等。
一些地方做得好,不意味著其他地方也具備這樣的意識和能力。近年來,景區因對突發事件和情況預警、預判不夠,對人群疏散不力而導致的游客滯留、傷亡事件時有發生——有的景區曾發生上萬名游客滯留山頂的情況,整個景區管理陷入癱瘓;有的地方因舉辦一些慶祝活動發生踩踏事故,幾十人傷亡……
類似的事情提醒景區應加強人流管理以及疏導方面的建設,有所準備應對起來才能更從容、更有秩序,否則便極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損失和傷亡。換個角度看,如果災害和事故已然發生,就讓成熟有效的應急機制發揮最大作用,成為救命的制度“稻草”。
應該看到,近年來,景區自然災害的防治能力有了較大的進步。比如,對旅游設施、設備的安全管理更加規范,旅游旺季、重大節假日等特殊時期能夠有意識地加強景區安全管理,故宮、長城等景點限流、總量控制,就是例證。但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管理涉及城建、旅游、林業、公安等多個職能部門,部門間有時存在多頭管理有時又存在真空地帶,有利益時都想要,出了問題都不“沾”。再如,不少景區把安全工作看成是地方政府和治安管理部門的職責,認為自己只是救援的“配角”,缺乏主動意識和積極作為。
這種積極作為,體現在預判和預案上。景區能夠承受多大的客流量要有設計和計算,不能“來的都是客”,蜂擁而入,既影響游覽,又可能引發安全事故;什么天氣條件下,景區應該關閉,如何通知游客,要有協調辦法和制度;預案中所涉的各個部門要明確知道各自的職責所在,有分工有協作,真正做到“災情就是命令”,而不是一出狀況不知所措。
這種積極作為,也體現在對人流的管理和疏導疏散上。景區旅游,安全先行,景區要及時向游客介紹安全常識、一旦發生災害怎么辦,要暢通逃生、疏散通道,要讓景區工作人員、導游等關鍵時刻盡到責任和義務……完善的應急制度體系不僅可以幫助相關部門和景區實現更科學、完善的管理,而且將有效降低損失,保障更多游客的安全。
雨季來臨,塌方、泥石流、地面塌陷及洪災等地質災害不時發生。對于易發地質災害的區域,要盡可能結合歷史數據,進行一些摸排和統計。一些著名的、備受游客青睞的景區,更要做好預案和準備,把制度措施轉化為應急能力。但愿甘肅的“兵貴神速”、北京的“未雨綢繆”、九寨溝的全力疏導,能對其它地方的景區有所啟發,并促使其積極行動起來。面對災害和突發狀況,景區多一分準備,游客便多一分平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