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4日在北京發布的《河北省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顯示,初二年級、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為心理健康問題多發期。
“2017京津冀慈善展示會”當日拉開帷幕,“社會組織有效參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論壇作為其中重要環節亮相。論壇上發布了這一調查報告。
該調查由河北省教育廳教科所心理教研室和北京豐盛公益基金會共同完成。調查對象是從河北省9個市學校系統的19所初中和16所小學隨機抽取3390名中小學生。其中初中生1976人,小學生1414人。學生大部分來自工人、一般干部和知識分子家庭。測試前均未發現經醫院診斷的任何心理疾患。
1976名初中生中,心理健康狀況正常者有1344人,占總體的68.1%;心理健康有問題者462人,占總體的23.3%;心理問題較嚴重者170人,占總體的8.6%。
1414名小學生中,心理健康狀況正常者有1077人,占總體的76.2%;心理狀態欠佳者有200人,占總體的14.1%;心理健康問題傾向嚴重者137人,占總體的9.7%。
調查顯示,經濟較發達地區(如石家莊市)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明顯好于經濟較落后地區(如張家口市)的中小學生,并存在顯著差異。女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落后于男生,并存在顯著差異。
初中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初二年級心理健康狀況最嚴重,初一次之,初三最好。小學三、五年級是問題多發期。
初中生最為嚴重的三類心理問題是:沖動傾向、恐怖傾向、自責傾向;小學生最為嚴重的三類心理問題是:過敏傾向、對人焦慮、恐怖傾向。
影響青少年群體心理健康有八大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教育方式、家庭環境、同伴關系、學業壓力、社會支持、自我概念、文化因素。
整合和動員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為6—16周歲青少年群體疏導心理健康問題被認為非常必要。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員施建農認為,問題孩子背后一定有問題家長,問題學生背后也一定有問題老師。守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僅需要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社會各環節間的協作和配合。社會組織開展工作的時候要有意識激勵受助人發展自我的力量,避免使其產生依賴心理。(完)
?
?
相關鏈接:
檢察官披露傳銷團伙蠱惑人心慣用伎倆:迎合發財心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