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捂蓋子”最終會“捅婁子”
前不久,四川電視臺在曝光當地一小黑作坊問題的同時也曝光了一名黨員干部向采訪記者送紅包的問題。這名被曝光的黨員干部是成都市溫江區市場監管局公平所副所長黃某,因害怕管理轄區內衛生不過關的小作坊曝光后被追責,借送資料之機,將兩個300元的紅包送給采訪記者,結果“弄巧成拙”,最終不僅沒“捂”住問題,還讓自己背上了處分。
看過這則新聞,有人替黃某辯解,認為他只是一時糊涂,初衷是為了工作,情有可原;也有人覺得因為這樣一樁小事而給處分,有些“小題大做”。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件事看似小,實則藏著大問題。送紅包行賄本是違紀行為,作為監管部門的干部,明知不可為卻仍然有意為之,更是“罪加一等”。己不正焉能正人。本是轄區生產經營的監督者,卻在陪同采訪時才發現監督對象存在問題,并企圖靠疏通來蒙混過關、靠行賄來瞞天過海。出了問題,靠瞞是瞞不住的,遮遮掩掩只會讓問題越弄越大。試想今天敢拿紅包堵住記者的嘴,明天是不是就會堂而皇之收取小作坊的紅包,對小作坊的衛生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視而不見?身為公平所副所長,如此執法監督,何談公平正義?
食品安全無小事。“僥幸心理”“蒙混過關”的背后,其實還有扭曲的政績觀在作祟,把頭上的“烏紗帽”看得重于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責任擔當看作負擔。身為黨員干部,黃某非但沒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媒體監督發現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不是誠懇接受批評,主動查找問題原因,而是挖空心思琢磨著如何“堵”,怎么“瞞”。殊不知,“捂蓋子”最終會“捅婁子”。
執法監督部門的黨員干部,是維護百姓權益的裁判員,必須牢記使命擔當,堅持為民宗旨,要首先擰緊思想的“總開關”,提升政治站位,自覺對標。不做“和事老”“老好人”,不充當“瞞報者”,欺上瞞下;不去“和稀泥”,粉飾太平。要敢于“唱黑臉”、當包公,嚴督實管,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其次要正確對待輿論監督。正所謂“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黨員干部要把輿論監督當作對工作的鞭策和紀律,虛心接受,積極回應,在不斷反省中提升思想認識,在主動改正中提高工作水平。最后要加強對監督者的監督,標準更高、要求更嚴、措施更實,不斷加強黨規黨紀教育,增強法治意識和紀律觀念,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謹容)
?
?
相關鏈接:
微信搶紅包起糾紛約架傷人 男子潛逃被父親勸自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