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他不看相貌,光看你走路的姿勢就能判斷出年齡;分析腳印,他還能準確地說出你的身高……近日,山東警察吳洪湃在電視節目中分析出主持人年齡的“神技”,讓現場眾多年輕警員秒變迷弟、爭相拜師,瞬間在網上走紅。大家都想知道這一“神技”是如何煉成的?近日,大眾網記者對吳洪湃進行了專訪。你絕對想不到,這位“足跡”專家上大學的時候,竟是學習核物理的。為搞清楚不同人走路的特征,當年他還在大街上模仿過女人走路,被罵過“變態”“神經病”……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看腳印就能知道對方年齡身高 山東“神探”走紅

    海口網 http://www.yinhu3.com 時間:2017-09-19 14:32

      光看腳印就能知道你年齡身高 山東“神探”吳洪湃火了

      他不看相貌,光看你走路的姿勢就能判斷出年齡;分析腳印,他還能準確地說出你的身高……近日,山東警察吳洪湃在電視節目中分析出主持人年齡的“神技”,讓現場眾多年輕警員秒變迷弟、爭相拜師,瞬間在網上走紅。大家都想知道這一“神技”是如何煉成的?近日,大眾網記者對吳洪湃進行了專訪。你絕對想不到,這位“足跡”專家上大學的時候,竟是學習核物理的。為搞清楚不同人走路的特征,當年他還在大街上模仿過女人走路,被罵過“變態”“神經病”……

    吳洪湃勘查現場照片

      案發現場明明有穿兩種鞋底花紋的血足跡足跡,他竟看出來這是同一人

      54歲的吳洪湃是山東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的一位高級工程師,在此前的多起難點案件中,他曾通過分析現場足跡,判斷出了犯罪嫌疑人年齡、身高、體態、行走姿勢等人體特征,大大縮小了案件偵查范圍。也正是憑借這一“神技”,在多起疑難案件的偵破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吳洪湃勘查現場照片

      2014年7月9日,臨沂市蘭山區發生一起室內兇殺案。根據法醫推斷的作案時間段,外圍僅發現一人進出現場方向的視頻,室內卻發現穿拖鞋和穿旅游鞋的兩種血足跡,到底是幾人作案成了本案的第一個難點。

      “辦案30多年來頭一次遇見這種難題。”吳洪湃24個小時沒有休息,通過對現場足跡分析,加上受到京劇角色著裝的啟發,他在第二天一早作出了犯罪嫌疑人進入現場時穿著旅游鞋又套上死者家的拖鞋,作案后脫下拖鞋,從而留下兩種帶血足跡的鑒定意見。也就是說,外圍發現的進、出現場方向人員即為作案人。根據吳洪湃的結論,案件很快偵破,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驗證了他的判斷。這在全國屬首例。

      無獨有偶,2015年6月18日,山東臨沂郯城發生一起持槍搶劫案件,現場提取到的監控視頻中犯罪嫌疑人戴頭盔、穿風衣,無法識別面部。為了盡快破案,吳洪湃兩天兩夜沒睡,反復觀看監控視頻,得出犯罪嫌疑人應該為33歲的結論。現場指揮員為了保險起見,初步將偵查范圍定為20~45歲,吳洪湃堅定地表示其判斷的年齡誤差不會很大,最后指揮員同意將偵查范圍定為30~35歲。當犯罪嫌疑人落網時,確認其年齡為33歲7個月。

      “足跡”專家大學竟是“核物理”專業,曾當街模仿女人走路被罵“變態”

      “我以為安排我搞核防護,誰知道給我發了兩個放大鏡。”1984年,吳洪湃從清華大學畢業,學核物理專業的吳洪湃被分配到山東省公安廳物證鑒定部門工作,他對物證鑒定一無所知,只能硬著頭皮自學,把當時能找到的書籍資料抄了個遍,“一字不落地抄,抄五遍就看懂了。”

    吳洪湃在理化檢驗實驗室和指紋室的工作照

      吳洪湃并不滿足于只弄懂了既有的知識,他發現,相對于指紋學、工具痕跡學,足跡學的理論仍有空白。1992年冬天,山東省公安廳附近一條馬路開挖管道,路邊的新土被踩碎后能留下清晰的足跡,吳洪湃如獲至寶。那天開始,吳洪湃便利用上下班路過的機會站在溝邊盯著看各種足跡,對各類足跡特征反復分析、研究,直到天黑才離開。

      對吳洪湃來說,在路上觀察別人走路,模仿別人走路的那幾年,是他最難熬的時期,“那時候,很多人認為我有病。”1993年,吳洪湃在大街上學一位30歲左右的女性走路,被該女子發現后大罵其耍流氓,路邊門頭房的人指著他議論,“看他跟個正人君子似的,沒想到竟是個變態。”

      為了研究兒童走路的特點,吳洪湃每天早早地等在小學門口觀察學生,當他發現孩子是“跳著走”后,便開始日復一日地“跳”,漸漸地,還跟幾個孩子“跳”成了好朋友。

      “對20歲左右青年人的足跡特征形成的解析困擾了我18年!”吳洪湃說,2008年秋季的一天,他和愛人送兒子返校,一邊觀察遠處蹦蹦跳跳的初中學生,一邊看著走在自己旁邊的18歲兒子,看著看著,他突然想通了20歲的人怎么走路的。為了避免路人的誤解,吳洪湃跳進路邊草叢,用拳頭捶著草地喊著:“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吳洪湃用樹枝在草地上畫出了人體行走過程中重心運動軌跡線在矢狀面、額狀面上的投影曲線,從理論上完成了對20歲左右足跡特征的形成機理的解析。至此,他和他的項目組完成了足跡特征形成解析理論的初步研究。2009年,《足跡特征形成解析及足跡特征相對穩定性研究》內容被列為公安部的重點研究項目。

      常年熬夜54歲已滿頭白頭,他收獲了科技進步一等獎

      常年熬夜思考、工作,使54歲的吳洪湃如今已滿頭白發,比同齡人顯老。2003年,吳洪湃受命組建全省指紋自動識別系統,后來在組織參加全國的指紋會戰的半年間,他每天工作達16個小時,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吳洪湃要求各地市“加班加點”,而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則,半年中沒有休息節假日、星期天,每天晚上11點多才回家。

      由于吳洪湃義無反顧地地全部承擔起這兩項復核工作,長時間盯在計算機屏幕上工作,他的眼睛經常紅腫、流淚,不得不常備眼藥。就這樣,會戰的半年時間里,他帶領全省情報干警破獲了3100余起外省案件,經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全國第四名的好成績。這半年,讓吳洪湃一下子老了5歲。

      在兒子年幼時,吳洪湃每個周日都帶著兒子到山上去種樹,把大樹底下的小樹苗挪到空闊的空地上,他這樣給兒子解釋種樹的意義——“把每棵小樹種好,就會變成大樹,以后別的小朋友會感到樹蔭的涼爽。”在吳洪湃看來,“為別人做些什么”比成功、獲獎、出名重要得多。

    吳洪湃和課題組的學術專著《理論足跡學》

      2012年,吳洪湃和課題組的學術專著《理論足跡學》出版,完成了足跡特征形成解析理論研究,并取得了對18歲至40歲之間的人體行走視頻分析年齡誤差不大于兩歲的成果,推動我國足跡檢驗工作跨入新的時代。2012年底,他的科研成果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相關鏈接:

    華裔神探李昌鈺勉勵汕大學生“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網警神探陸立海:“遠視+近視”練就慧眼 曾受傷失血4升
    華裔神探李昌鈺南開揭秘世界名案 回顧傳奇人生(圖)
    《神探夏洛克4》優酷高能落幕 暗黑虐心不乏溫情

    ?

    相關鏈接:
    《神探夏洛克4》優酷高能落幕 暗黑虐心不乏溫情
    華裔神探李昌鈺南開揭秘世界名案 回顧傳奇人生(圖)
    網警神探陸立海:“遠視+近視”練就慧眼 曾受傷失血4升
    華裔神探李昌鈺勉勵汕大學生“讓不可能成為可能”
    [來源:大眾網] [作者:張瑪睿] [編輯:(見習)劉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www.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