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志愿者紅背心的吳冬青正在耐心為獻血者講解無償獻血知識。(海南省血液中心供圖)
多年來,在海口瓊山區各個獻血活動的現場,總有一位皮膚黝黑、頭發花白的老人活躍其中,他就是原瓊山市紅十字會秘書長吳冬青。90年代開始,他投身于海南無償獻血公益事業,一做就是20多年。退休后他也沒閑著,一直默默地用實際行動支持著海南無償獻血事業。
“門外漢”入行 從領導干部抓起
“無償獻血要大家支持,社會參與。”這是吳冬青呼吁人們參與無償獻血時最常說的一句話。1995年,海南無償獻血事業剛剛起步,原本在工廠工作的吳冬青被調到了當時的瓊山市紅十字會,繼而開始負責無償獻血工作,成為海南無償獻血事業的先行者。但當時的人們對無償獻血仍存在誤解,吳冬青自己也是個對無償獻血不甚了解的“門外漢”,如何開展無償獻血?如何轉變人們的獻血觀念?吳冬青開創了自己的法子。
新官上任三把火,吳冬青首先跑到轄區內的學校、機關單位、部隊以及人口密集的地方問了一圈,一問嚇一跳,大多數人不了解無償獻血,也不愿意進行無償獻血,要想一下子打開局面幾乎不可能。于是,吳冬青先把“火”在機關單位里點了起來。“干部帶動群眾,更有利于大家轉變觀念。”這個想法一蹦出來,吳冬青十分激動。他默默搬了一桌一椅到當時的政府辦公樓一樓大廳,把“無償獻血報名處”的牌子放在了桌面最顯眼處,把獻血宣傳資料和登記表擺了出來,來人就堵下來宣傳一番。
堵什么人最有效?辦公樓里的有許多重要部門,吳冬青計劃先全方位科普無償獻血,后來他專堵科室負責人,動員大家出來獻血,給群眾做榜樣。果不其然,隨著他不斷深入地宣傳,“無償獻血報名處”越來越火爆,他所在轄區的機關單位一度掀起了無償獻血的高潮。一直到現在,他所在轄區的機關單位也十分熱衷于無償獻血。
吳冬青在獻血活動現場。
滿腔熱血做公益 退休“不打烊”
2003年,吳冬青要退休了,這讓正在無償獻血事業中干得如魚得水的他非常難受。退休后,他毅然當起了公益事業的“引導員”,繼續協助瓊山區紅十字會開展無償獻血工作。
2004年,吳冬青組織了轄區內63個單位共計1545人參與無償獻血。為了更好地發動瓊山區的單位團體組織開展無償獻血活動,吳冬青總是獨自騎著電動車或乘坐公交車輾轉于各個單位。當海口網(微信號:haikouwang2013)記者問道子女對他的工作是否支持、會不會擔心他身體吃不消時,吳冬青淡然一笑,“公益事業總是要有人做的,趁自己現在還有精力,就想多為無償獻血事業做點事。”
一股韌勁不放棄 動員群眾有妙招
“無償獻血有什么作用?”“獻血對身體有沒有影響?”……
在無償獻血的團體招募過程中,因為對獻血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的不了解,退休后的吳冬青遇到的難啃“硬骨頭”并不在少數。
對于大家的這些普遍疑問,有著多年招募工作經驗的吳冬青也自有辦法。他不斷上門,不厭其煩地給個人、團體、單位負責人闡述無償獻血相關法律法規。吳冬青告訴海口網記者,人的思想工作是所有工作中最難做的,只有做通了思想工作,接下來的一切才能順利開展。
在一次招募中,受吳冬青堅持不懈精神的觸動,瓊山區某中學校長在吳冬青第5次造訪后終于答應組織獻血活動。這一經歷讓吳冬青感觸頗深,也讓他倍受鼓舞。2007年至今,經吳冬青動員參與無償獻血的已有17000余人,瓊山區大部分鄉鎮每年都會組織開展兩次無償獻血活動,2017年上半年瓊山區政府已組織了4次無償獻血活動。除了積極開展無償獻血招募工作,鄉鎮、大中專院校、機關及企事業單位、街頭巷尾,幾乎每一次瓊山區組織開展的無償獻血活動現場都能看到吳冬青的身影。
“我一個退休老人有的是時間,一次不行,我就多跑幾趟,讓大家知道無償獻血的重要性,不僅對社會有益,也能讓我自己的日子過得更有意義。”吳冬青笑著說。
見習記者鐘圓圓 攝影報道
(海口網10月11日訊)
?
相關鏈接:
海口2000職工投身 “雙創”公益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