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0月20日電 (記者張亨偉)10月20日晚,在濃濃的吳語評彈曲藝聲中,上海博物館“游藝·初回”第一場演出“吳門書札彈唱”在博物館中央大廳舉行。
上海博物館書畫部副研究員孫丹妍為觀眾們做了一場展廳導覽。 張亨偉 攝
為時兩個小時的精彩彈唱中,上海評彈團為觀眾呈現了“遺我雙鯉魚——明代吳門書畫家書札精品展”中《王寵致王守札》、《祝允明致文貴札》、《蔡羽致王守王寵札》、《唐寅致施敬亭札》等共七首書札改編的評彈作品。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吳門書札彈唱’是上海博物館新推出的博物館游藝的第一場演出。游藝出自于《論語·述而》,孔子曰,君子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藝’謂禮、樂、射、馭、書、數,文人都應該具備這些才藝,這就是我們博物館想傳承的”。
除了書札彈唱,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的現場講解也是當晚活動的一抹亮色。“今天用整個評彈來講述上海博物館所成列的文物,這對我們來說也是第一次。從挑選改編曲目開始,創作團隊就十分慎重,因為既要內容豐富、情節生動便于改編,又需要語言優美、契合吳語風韻。評彈與書札跨界聯合的演繹形式,創造了更多元的藝術成果,也激發了觀眾對不同藝術門類的思考”。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表示。
上海評彈團為觀眾演繹書札彈唱。 張亨偉 攝
據悉,本次展覽將在10月22日落幕,上海博物館官還推出網上展覽,以數字人文展覽的形式,構建了52位文人組成的宇宙星空式的網絡關系圖,清晰、動態地反映明代中晚期吳門地區文人關系的層次及其互動。操作界面可看、可讀、可聽,觀眾也可自己寫一封符合古代書信規范的電子書札,分享觀展體會。(完)
?
?
相關鏈接:
海南省文學院首批10個創作項目簽約 創作期為2年
中俄兩本《十月》雜志相聚 共話北京莫斯科文學故事
如何文學 怎樣生活——讀《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
海口市藝術團為馬來西亞華文學校籌款160萬
“如何翻譯當代中國文學”文學對談活動在京舉行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