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能讓火山石古屋被世人遺忘”
企業家梁振效回家鄉自掏腰包助力建設文明生態村
梁振效家祖屋懸掛著“禮崇六豆”牌匾。
海口網11月17日消息(記者 吳祝好)“牌匾上刻著‘禮崇六豆’四個大字,這是清朝同治年間廣東提督學院何廷議的題詞。”梁振效說。11月16日下午,記者走進龍泉鎮昌盛村,梁振效帶著記者參觀他家上百年歷史的火山石祖屋。市井村委會昌盛村經濟社小組副組長梁振嚴介紹,像這樣擁有上百年歷史的火山石古屋在他們村有近80間,梁振效在外創業事業有成了,回到村里來自己掏腰包,義務幫助村里建設文明生態村,保護百年古村。
隨處可見的石磨留住濃濃的“鄉愁”。
初衷:對故土愛得深沉
“我兩年前就有這個想法了。”梁振效在海口開有四家駕校,他告訴記者,在外面闖蕩久了,越發覺得故鄉的風景獨好。這些年來梁振效去過不少地方,他發現許多古鎮都能充分地挖掘其歷史文化,給人們獻上寶貴的文化大餐。他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家鄉,他所熱愛的故土誕生于距今約1萬3千年前火山噴發的熔巖上,擁有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火山文化,村里有好幾處抗日戰爭時期的炮樓,一些樹齡幾百年的老榕樹以及幾十間上百年的火山石古屋。
“不能讓全村近80間火山石古屋被世人遺忘。”梁振效表示,他的家鄉也很有歷史底蘊,只是沒有很好地挖掘出火山文化、紅色文化等。回到村里后,他把村里的每個角落都走了幾遍,思考著整個村的規劃。今年10月底,他將建設文明生態村的想法跟村干部分享,得到了村干部們的支持。
11月1日,他和梁振嚴開始發動村民一起建設自己的家鄉。“用一句很時髦的話概括,我對故鄉的熱土愛得深沉。”談起出資義務建設文明生態村,梁振效如是說。
原本泥濘的村路已經換上了火山石路面。
克難:凝聚村民的心
說干就干,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梁振效他們遇到不少阻力。梁振效深知,憑他和幾名村干部的力量不足以完成村里的生態文化改造,一定要團結村民讓他們也參與進來。梁振嚴帶著梁振效挨家挨戶地游說村民,傾聽村民的需求,梁振效的本子上記滿了村民的心聲。
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他們說服了村民們將現有的鋁合金門窗恢復成原本的木門窗。村里有矛盾的幾戶人家,也被他們化解了干戈。村民們被他們的熱情感動,也紛紛參與進來。村里也在發生變化,牛羊安置在統一的牛欄羊圈,原本泥濘不堪的土路已經鋪上了200米長的火山石板,10戶人家的庭院鋪上火山石板磚。
村民梁崇占為村里的建設贊助了價值5萬元的火山石。梁安翔、梁振激、梁振國和梁定廉等人一有空就跑來修路、清理垃圾等,任勞任怨。
“修完路,解決衛生問題后,下一步就解決積水問題。”梁振嚴說。
愿景:村民們都富起來
“我是從這里走出去的,現在算是小有成就,只想為家鄉做一些實事。”梁振效說,他最大的心愿是以最快的速度讓他們村出名,只要他們村出名了,就會給村民帶來利益,村民就能富起來,這是他最希望看到的。他表示,自己會用后半生致力于打造文明生態村,對外免費開放,吸引更多外地人走進他們村,了解火山文化,回顧抗戰時期的艱苦歲月。
梁振效告訴記者,他目前正在聯系知名的規劃師,準備對全村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要讓村里的文物變成會講故事的活歷史。”梁振效表示,他希望將火山石古屋、炮樓和老榕樹等以文化故事的形式展現給人們,與前來游玩的人互動,從而讓游客心里悟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是最地道的深度游。”梁振效說,他不希望來游玩的人只是簡單地拍幾張照片留念而已,而是要讓他們把這里的故事帶走,分享給更多人聽。
?
相關鏈接:
優化民航航線俯視區景觀 海口美蘭推進地表復綠工作?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