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2日電??題:讓“一帶一路”合作成為中日關系助推器
新華社記者 馮武勇
近期,“一帶一路”在日本再度成為熱詞。不過,談到時的口氣卻與以往有了很大不同。之前,日本政界也好,商界也好,輿論界也好,大抵是以懷疑、質疑甚至非議的口吻談“一帶一路”;如今,對“一帶一路”的正面看法和積極評價正在逐漸成為新的主流認識,從政界到商界,也都頻頻提及“一帶一路”框架內的中日合作可能前景。
本月20日至26日,日本三大經濟團體組織250多名商界要人聯袂訪華。這是近些年日本商界派出的最大規模訪華團。中日如何深化經貿和投資合作,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是此次訪華團重要議題之一。
在此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菲律賓出席東亞合作系列會議期間表示,日方期待“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做出貢獻,希望基于這一觀點同中方進行合作。
日方心態和動作的這一變化背后,一方面反映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4年多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實實在在的建設成果、互利共贏的美好前景,讓一些非議者不得不摘下“有色眼鏡”;另一方面,在世界格局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日本有識之士,特別是經濟界人士唯恐錯過“一帶一路”建設紅利的心態逐漸占了上風。
有這么一段時期,因領土、歷史、對華認知、戰略取向、地區和國際局勢影響等因素,中日兩國關系出現復雜波折,一度陷入邦交正常化以來的低谷。而近期中日關系持續出現改善跡象,特別是在政治互信層面的重建意愿,給兩國圍繞“一帶一路”探索新的合作契機注入了政治動力。
中日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同處亞太大家庭,互利合作是中日關系向前發展的動力。雙方產業優勢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可以說,有充分的理由去深化相互間的經濟合作、去拓展第三方合作?!耙粠б宦贰弊鳛殚_放、包容的合作平臺和國際公共產品,恰恰能給中日雙方提供實現互利共贏,乃至與其他各國美美與共的新平臺。
歷史上,日本的奈良、京都等古都是絲綢之路影響發散的最東端。奈良正倉院保存至今的大唐文物瑰寶,京都平安京散發的唐宋遺韻,鑒真東渡和大批遣唐使的佳話,都講述著中日間悠長的政治、經濟、文化、人文、風俗的交往歷史,傳誦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矗抵苣?,明年將迎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方樂見日本方面表現出對“一帶一路”合作的積極意愿。同時,我們也希望日方把改善中日關系的意愿更多地體現在政策和行動當中,讓“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機遇惠及兩國企業和商界,助力地區乃至世界的穩定與繁榮。
?
相關鏈接:
國際測評顯示中國內地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能力一般?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