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勇海
11月22日,連云港東海警方舉行破獲公安部督辦微整形假藥案新聞發布會,通報東海縣警方在互聯網企業大數據技術協助下,破獲一起公安部督辦特大假藥案,涉案人員近150人,涉案假藥已流向全國31個省市,假藥品種多達28種,遍布全國,初步審查涉案金額上千萬元。目前,35人相繼落網,警方正全力追繳假藥。
公安部督辦的這起特大微整形假藥案,確實危害甚廣。犯罪嫌疑人隱藏于100多個微商群,不到一年就發展了包括留學生、網紅模特等數十名核心下線,各核心下線再網羅各自的諸多下線,把從韓國、日本等國走私的美容整形假藥,銷往全國31省市沒有正規醫療資質的美容院、黑診所。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不早點打掉這個分布廣泛的售假團伙,勢必會有更多愛美人士上當受騙,有可能導致美容變毀容、整形變毀形,甚至危及生命的現象發生。
這個擔心不是沒有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院長祁佐良曾表示,有近90%的整形失敗案例系“三非”整形所致,即醫療機構使用非合格藥品;不合格藥品被轉銷至非法醫療機構;整形手術非專業醫師操作。現實中,一些美容整形者使用的就是價格不菲的“進口藥品”。
不讓美容整形變毀容,第一道關卡在于美容整形消費者要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辨別“三非”。在接受美容整形前,要仔細確認相關機構及醫師的資質,并注重查看所用藥品和醫療器械是否有國家批準文號等。醫生的資質在國家相關網站上都是可以直接查詢的,而且醫療的營業執照也必須在該機構公開張貼,所有的肉毒毒素和玻尿酸都有自己的防偽查詢方式,消費者在治療前要進行確認。“三證”齊全,是保障美容整形安全的基礎,消費者切莫因為價格優惠或所謂的“口碑宣傳”而盲目輕信某家整形手術機構。若是網購,即使是再小的美容整形用品,也要到具有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質的網站購買,微商越是吹噓得天花亂墜,其“恐怖指數”或許越高。
第二道關卡在于監管部門與相關企業,既要自司其職又要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監管部門要常態化主動收集、整理、分析涉及微整形行業的違法信息,嚴厲打擊制售假藥的違法行為;加大對非法醫療機構、非專業醫師的打擊力度,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互聯網經營企業,要切實履行把關責任,強化對入網商家的資質審查和管理工作,發現違法線索,及時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報告。由此,反觀東海的微整形假藥案,相關平臺是否也應反思自己的失職?
倒賣整形美容假藥的人員,體系非常嚴密,而且能夠形成一定的規模,具有一定的反偵察能力,犯罪嫌疑人為了躲避偵查,互相不說底細,只通過單一的微信聯系,不保留聊天記錄,快遞單也及時銷毀。這就更呼喚具有大數據技術的互聯網企業“警企合作”,通過大數據的識別模型幫助警方鎖定目標,形成緊密的合作機制。
這起特大微商美容整形假藥案的破獲,就給“警企合作”協同作戰樹立了良好示范。去年,某互聯網企業治理部在日常主動風險控制中,通過大數據食藥模型,監測發現有人在網上公開叫賣美容整形藥,疑似假藥,經抽檢確認為假藥,隨后及時將該信息推送給江蘇警方,對案件偵破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期待有更多企業借鑒此類“警企合作”模式,把假貨的產銷途徑完全堵死。(何勇海)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