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無人聲 只聞鳥私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是海口的最大發展優勢。實現生態的最大化保護,海口尤其重視濕地保護管理,提出打造“濕地之城”,全力發揮濕地涵養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全面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提升全民參與濕地保護的意識,讓海口在推進城市更新中,實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
海口與水密不可分
海口北臨瓊州海峽,海岸線長136公里,橫跨主城區東西兩岸,南渡江、五源河、演豐西河等10條河流由此匯入大海;海南母親河南渡江長311公里,近1/4的長度蜿蜒在海口境內,而且水量最豐沛、土地最肥沃、支流眾多,流域面積廣,達1300平方公里;還有眾多串聯在江河之上或獨立于山谷之間的水庫,總庫容量15000多萬立方米。海、河、湖的匯集,成為孕育濕地的上佳自然地理環境。
保護良好的羊山濕地。 記者 石中華 攝
“羊山濕地是發育于火山地貌區域,由地下潛水通過火山地貌區地表裂隙涌出、漫溢、匯流、聚集,以及崎嶇的地表承接天然降水,從而形成的天然濕地,孕育了獨特而豐富的動植物物種,這是自然演化留給我們的寶貴自然遺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濕地生態專家、重慶大學教授袁興中說,羊山地區既滿布區域性、大面積、多類型的濕地,又擁有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共同構成了水陸結合的立體生態系統,這在海南并不多見。
羊山地區獨特的氣候及地形地貌,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類型,包括淡水泉、河流、洪泛區、沼澤、湖泊、水稻田、池塘、水庫等濕地類型,堪稱“海口濕地博物館”。尤其獨特的是,出露的淡水泉形成涓涓細流,滋潤著野生荔枝群落和熱帶林,野生荔枝林和村落周邊茂密植被,與濕地水乳交融,形成了獨特的“熱帶林—火山涌泉—河溪—沼澤濕地復合體”、“野生荔枝林—熱帶林—淡水泉—草本沼澤復合型火山熔巖濕地”。在羊山地區,還有大面積種植的水稻田,熱帶林島狀分布其間,并與淡水泉、草本沼澤鑲嵌交錯,形成具有熱帶特色的“田洋”濕地。
珍貴動植物豐富多樣
位于龍華區新坡鎮境內的潭豐洋濕地公園面積1萬余畝,目前發現植物300余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4種,珍稀植物2種,具有代表性的有海南梧桐、水菜花、野生稻、水蕨、水角等;發現鳥類50余種,其中保護鳥類40余種,具有代表性的有紅原雞、褐翅鴉鵑等。
“潭豐洋濕地公園是海口市境內生態完整性、生物多樣性最好的濕地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觀賞性。”高級花卉園藝師周緣說,潭豐洋濕地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是約330公頃典型的羊山火山泉濕地景觀。獨特的火山地貌、充沛的降雨,使得地下水在此匯合,并以泉水形式流出,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凈化水體的過濾器、以及野生動植物棲息天堂。“火山”與“濕地”交融形成的極具地域特色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在國內十分罕見。
白水塘濕地內正在覓食的池鷺。 特約記者 徐偉 攝
中規院規劃師楊碩認為,潭豐洋不但生態環境基底好,且周邊美麗村莊建設已有一定成效,加上附近村莊已建設起一批特色農業品牌,如果大力發展共享農莊、鄉村旅游,不但可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還能帶動本地村民發家致富。
海口具有豐富的濕地資源,有濕地資源29093公頃,其中近海與海岸濕地19200公頃,占全市濕地面積的66.0%;還有人工濕地5193公頃,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2.7%,河流濕地4535公頃,湖泊濕地165公頃,曾被譽為“水城”。
西海岸濕地內準備翱翔的鷺鳥。 特約記者 徐偉 攝
萬綠園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各種鷺鳥棲息。 特約記者 徐偉 攝
海口濕地類型多樣、分布廣泛、生物多樣性豐富、獨具特色。全國第二次濕地資源調查表明,海口有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湖泊濕地和人工濕地4種濕地類型,其中最為豐富和多樣的是近海與海岸濕地,包括我國面積最大的紅樹林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
保護管理不遺余力
近年來,海口市委、市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當前海口可持續發展的首要任務,十分重視市域內生態資源的保護,把保護濕地作為生態修復的重要抓手。
2016年12月至今年7月,我市相繼編制和公布了《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海口市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實施方案》《海口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海口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等。
“海口在濕地保護過程中,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建立分級管理體系,完善濕地保護格局,開展濕地的恢復與重建,提升濕地生態功能。”參與和支持海口濕地保護工作的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張明祥說,海口的濕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去年12月,國務院頒布《濕地保護修復制度方案》,海口早于這之前,就啟動了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并于今年6月份評審通過。目前,海口濕地保護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開展,成立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和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建立了專門的濕地志愿者隊伍,海口市人大常委會還出臺了《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濕地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竭力塑造濕地之城
在濕地保護過程中,海口注重引入專家智慧,邀請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來做專題講座,還邀請了中國濕地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趙俊山帶領的濕地保護專家團隊前來實地調研。
2016年底,由趙俊山、張明祥等濕地專家組成的團隊,在海口進行調研后形成了《海口濕地保護調研報告》,提出了劃定濕地保護紅線、新建濕地保護小區、建立全市濕地保護網絡、申報世界濕地城市等眾多概念。
那央濕地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普通野生稻。記者 盧剛 攝
根據專家的智慧成果,海口出臺《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實施方案》,全市將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健全濕地用途監管機制、建立退化濕地修復制度、完善濕地保護修復保障機制。同時,開展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重點規劃建設4個國家濕地公園、2個省級濕地公園和1個濕地自然保護區。到2020年,海口濕地面積不低于43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0%以上,并積極申報世界濕地城市。
根據《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2017-2025年)》,海口將規劃劃定濕地保護紅線34959.65公頃,分為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海洋公園、濕地保護小區、重要水資源區域等六大類。
今年10月底,海口市獲得了我國政府向國際濕地組織提交認證國際濕地城市遴選提名資格,目前海口市的申報國際濕地城市的所有相關材料已經通過國家林業局遞交給聯合國濕地公約組織。中國作為國際《濕地公約》履約國,于今年7月正式啟動了國際濕地城市的遴選工作,共有15個城市遞交申請,最終包括海口在內的10個國內城市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提名。海口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申請國際濕地城市的目的,就是幫助解決濕地面臨的威脅和問題。
記者 祝勇
(海口網12月1日訊)
?
相關鏈接:
航拍|海口萬畝火山濕地水草豐美 深藏閨中待人識?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