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口,讓濕地之美更靈動
▲美舍河鳳翔濕地梯田盛開的美人蕉。 記者 石中華 攝
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乾坤湖景色旖旎。 記者 石中華 攝
大手筆打造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全面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海口立志打造國際濕地之城,讓“山水林田湖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恢復得更加健康。在濕地保護體系國際研討會期間,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總指揮馬廣仁、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等實地踏訪美舍河及鳳翔濕地公園,期望海口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工作,為市民游客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態環境。
提升濕地生物多樣性
2016年12月19日下午,在海口市委中心組(擴大)學習會上,我國著名濕地保護專家、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馬廣仁作了《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的專題講座。他對海口濕地保護與管理工作提出四點建議:一是進行一次全面的濕地調查,包括動植物和生態狀況等;二是對目前的濕地保護和建設等做一個規劃;三是出臺一些針對性的制度;四是樹立全民生態保護的意識,讓市民游客在藍天白云之下感受濕地之美。
海口把保護濕地作為生態修復的重要抓手。今年3月,海口通過了《海口市濕地保護與修復工作實施方案》及《海口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全市濕地保護率提高50%以上。當前,五源河、美舍河、三江、三十六曲溪、鐵爐水庫、潭豐洋等濕地公園正在加速建設。
今年6月,《海口市濕地保護修復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海口將全面加強濕地資源保護與恢復,重現“水城”風貌,打造具有國際示范意義的“海南島濕地之城”。
今年7月3日,《海口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決定》公布并正式實施,理順了濕地保護管理體制機制,加大了保護修復力度。
目前,海口濕地保護各項工作正有條不紊開展,成立了濕地保護專家委員會和濕地保護管理中心,建立了專門的濕地志愿者隊伍。
時隔一年,馬廣仁再次來海口,對美舍河和部分濕地的變化給予肯定。“海口市委市政府加強生態建設特別是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力度非常大,非常有戰略眼光,在濕地保護管理方面,海口采取的許多措施、路線是非常正確的。海口沒有大型工業,內河污染主要來源于生活用水直排,現在通過管線摸排,進行截污控源處理,效果明顯。海口大規模開展保護濕地、恢復濕地、治理濕地,在全國的省會城市里走在前面。希望有條件的省份也能像海口一樣,把濕地治理好、保護好,給居民創造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
“此次濕地保護體系國際研討會在海口舉行,海口的生態保護特別是濕地保護修復經驗將會給與會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馬廣仁建議,海口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同時,在內河治理過程中充分依靠科學,進一步提升水質和生物多樣性。
鳳翔人工濕地不多見
作為河流濕地,美舍河滋養著沿途的海口人民,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美舍河不例外地陷入了污染的困境。2016年4月,海口市啟動美舍河綜合治理工程,圍繞“生態修復”“服務民生”等核心理念,將水體治理融入生態修復,以水體治理惠及民生,用生態修復進一步激活城市的發展動能。在美舍河綜合治理中,采用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的技術路線,從“本”上治理城市病。通過拉網式的管網排查,共清理339個排水口,解決395戶用戶錯接亂接問題。海口在控源截污上使繡花功夫,終于截斷了每天8萬立方米的污水直排。在美舍河的五個示范段中,海口摒棄固化河岸的傳統模式,轉而建設生態河岸和濕地。于是,岸上混凝土岸線被拆除,轉而種植重陽木、椰子樹等本土樹種;岸邊親水棧道鋪設出來,紅樹林也在河道內進行栽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說,海口美舍河治理解決了老大難問題,中國很多城市面臨著生活污水處理問題,海口以生態的理念改造城市內的污水河,在很短時間內取得很好的效果。海口著力改變美舍河的三面光,慢慢把陸地植被與水生植被聯系在一起,對城市的生態和排水都起到積極作用。
在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呈現出海南最大的人工梯田濕地,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是人工建造控制的強化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日處理水量可達5000噸,遠期10000噸的污水處理廠,融合了10項中國科學院水處理專利技術,人工梯田濕地共有8級,每一級都有粗石子、細石子和生物填料顆粒填充的過濾層,種植了再力花、睡蓮、紙莎草、翠蘆莉等植物,污水層層凈化,對水體全面改善。“鳳翔公園的人工濕地是把污水處理和生態系統結合起來的典范,在全國也不多見,是一個很成功的案例。”陳宜瑜說,通過濕地系統處理城市污水,很好運用了濕地的功能,既節約資金,又能夠處理水中污染物,既解決城市治污問題,又美化環境。
重塑有生命的河流
“河流是有生命的。”陳宜瑜認為,但是長期以來,人們注重開發利用河流的經濟功能,忽視河流的生態功能;人們主要采取工程措施來改造自然河流,忘卻了采取綜合手段,充分尊重自然規律;人們對河流的管理通常表現為單一部門對單一要素的管理,行政干預常常是解決水沖突的主要手段。早在2004年,陳宜瑜就提出了“開展基于生態系統的流域綜合管理,重建中國的生命之河”的理念。
陳宜瑜指出,大河流域也往往是文明的發源地,人類文明史也是人與自然、人與河流相互作用的歷史。美舍河串起海南文化體育公園、府城、五公祠、海口老城等全省最重要的人文歷史場所,河畔又發現了仙人峒,上面有明萬歷年間海南副總兵鄧鐘題寫的“石室仙蹤”,以及鳳翔公園的“乾坤湖”、國興橋附近被損毀的原“瓊州第一塔”明昌塔。在綜合治理過程中,海口著力修復美舍河文脈,讓美舍河更加靈動豐富,留住“鄉愁”和“記憶”。“海南文化豐富,美舍河濕地如果與當地文化有效融合,將會更趨完善。”先后多次來到海口的陳宜瑜建議說,下一步,美舍河還可以引進更多的活水,實現水清、岸綠的目標。海口還可以進一步拓寬與南渡江的關系,促成城市內河與南渡江水系聯通,便于更好進行水體治理。
記者 祝勇 實習生 周川潔
(海口網12月5日訊)
?
相關鏈接:
“綠水青山·最美海口”美舍河生態攝影展呈現海口新變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